北京小汤山医院

专业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记一次难忘的主题团日

作者:刘紫涵 来源:康复三团支部
字号: + - 14

  北京小汤山医院天山康复中心二病区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是医院的老友,更是我们身边的老专家、老前辈——陈乾玉先生。在护士长刘月的支持和带领下,康复三团支部开展“不忘初心·赓续汤医荣光——听老前辈讲历史”主题团日。

微信图片_20220727144242.jpg

  用心倾听患者心声

  陈乾玉老先生总是安静的呆在病房,很少交流,病房充斥着孤寂感。如何才能让病房变得温暖?围绕医院服务品质提升工作,作为以护士为主体的康复三团支部,充分发挥岗位优势,把医患沟通当作科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病房聊患者的心愿、谈患者的担忧、解患者的担忧,和他一起回顾属于他的峥嵘岁月。

  信任从来都是双向的,当我们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患者,患者也开始选择打开心扉。通过陈乾玉老先生的口述,我们了解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辈进入护理学校进行学习,还没有毕业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没有选择继续从事护理工作,而是自学针灸,成为了一名针灸医生。他曾多次去非洲支援,一共呆了八年的时间。北京协和医院还聘请过老先生参与毕业生答辩。1992年老先生又去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微信图片_20220727144245.jpg

  倾听患者心声,延伸服务触角,零距离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从而达到双向理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他用语言向我们传递着力量,而我们用陪伴回馈给他温暖。

  榜样传递力量前行

  每次护士进病房,他总会对我们说“我也当过护士”。当治疗结束后,他会用法语对我们说一句“谢谢”。每进一次病房,我们都会对老先生更了解一点,而这份医患信任让他开始是愿意和我们分享他的经历。陈乾玉老先生的经历丰富多彩,每当回忆往事,老先生的眼睛里都散发着光芒和力量。

  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无法想象战场上的无情,也无法想象支援非洲的艰苦,最让我们感到敬佩的是老先生放弃护理自学针灸,成为了一名针灸专家。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是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身为医务工作者、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努力夯实自身专业基础,改进临床护理工作,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品质和患者满意度,立足岗位为小汤山医院贡献青春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向前辈学习,也应寻找身边的榜样,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