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专业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汤医新闻】艺术与健康的融合——北京小汤山医院人文艺术疗愈中心参加2024年艺术治疗师大会:“中英艺术治疗与精神健康国际交流会”

字号: + - 1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医院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大力推广“小汤山 大健康”文化品牌,满足患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建立探索医学与艺术向融合的服务模式。2024年11月7日,人文艺术疗愈中心参加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24艺术治疗师大会“中英艺术治疗与精神健康国际交流会”。北京小汤山医院儿童康复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贾丽娜博士参会并做发言。

出席本次交流会的参会嘉宾汇聚中英两国在艺术与精神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Kimberley Iyemere女士 (剑桥和彼得伯勒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 信托基金-艺术治疗主管, 艺术治疗师),Louise Howitt博士 (ArtSIG执行委员会成员,精神科医师,专长残障人士舞动工作),Robert Hafes博士(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艺术专科兴趣小组(ArtSIG)执行委员会成员,精神科医师),Adam Hines-Green博士 (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驻校艺术家 Artist in Residence,医生,雕塑艺术家),庞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周福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主任医师),铁常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贾丽娜(北京小汤山医院儿童康复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758.jpg

人文艺术疗愈,指的是通过表达性艺术进行心理疗愈。其中,表达性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电影、书法、戏剧、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治疗的产生,是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结果。艺术治疗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步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近年才被广泛关注与应用。

此次交流会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中英两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艺术在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提升社会福祉方面的作用。通过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的形式,深入交流艺术治疗和多元艺术在医院场景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学术创新和跨学科交流合作,提升艺术治疗的社会影响力,推动艺术治疗和多元艺术在医疗、社区等语境的广泛应用。

交流会共分上下两个板块,首先,来自中英两国的艺术与精神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实践工作做精彩发言。

跨越国界的智慧碰撞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00.jpg

Kimberley Iyemere剑桥和彼得伯勒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 信托基金-艺术治疗主管, 艺术治疗师,以“整合艺术治疗于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英国艺术治疗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艺术与健康领域的重要地位。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04.jpg

Louise HowittArtSIG执行委员会成员,精神科医师,专长残障人士舞动工作,她以“舞蹈与动作——一种身心艺术形式”为主题分享了艺术治疗中舞蹈与动作的形式在英国医疗中的实际应用。

微信图片_20241114132400.jpg

Robert Hafes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艺术专科兴趣小组(ArtSIG)执行委员会成员,精神科医师,以“从素描到空间:通过艺术研究围产期护理个案”为主题,展示了围产期住院部中为患者提供的多样艺术活动和空间设计,分享了艺术在护理中的实践案例。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07_副本.jpg

Adam Hines-Green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驻校艺术家 Artist in Residence,医生,雕塑艺术家,以“工作中的艺术:关于精神病学的艺术实践”为主题,深入介绍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创新实践。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08.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党委副书记庞宇,以“艺术治疗赋能,人文医学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要围绕北京胸科医院在艺术治疗方面的实践和成果展开讨论。庞宇医师指出,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到中国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医德理念,再到现代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医者精神,这些历史人物都强调了医疗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注患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他认为,艺术治疗正是这种人文医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它通过音乐、舞蹈、绘画和书法等多种形式,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11.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主任医师周福春,在主题为“艺术治疗在精神障碍早期干预中的应用前景”的演讲中,阐述了精神障碍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及当前临床干预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指出艺术治疗的加入可能带来有力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13.jpg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铁常乐以“艺术治疗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为主题,探讨了老年人群的心理问题特性以及艺术治疗在老年群体中的具体应用。他首先指出,中国尤其是北京市正面临快速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特别是60岁以上户籍人口比例已超过30%,远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16.jpg

北京小汤山医院儿童康复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贾丽娜,以“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鸣——大健康时代的自然疗法与艺术治疗”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小汤山医院的基本情况以及自然疗法与艺术治疗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她分享了在小汤山医院开展的自然疗法与艺术治疗实践,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贾丽娜医师提到,北京小汤山医院不仅是战备救治基地,还是临床培训、康复和体检的基地,得益于古典园林式的优美环境,医院能够实施多种自然疗法与艺术治疗的项目。她介绍了这些疗法在促进整体康复、情绪支持、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社交互动、减少药物依赖和疼痛管理方面的功效。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19.jpg

贾丽娜医师列举了北京小汤山医院丰富的艺术疗愈实践活动,包括暖心志愿伴读活动,由大学生志愿者根据患者特点选择文学作品,以促进情感表达;书法疗愈活动,通过非语言的方式释放情绪;主题观影活动,更易被患者接受;健康文化主题步道,通过健步走和瑜伽等活动促进身心康复;“汤山书画苑”的建设,融合色彩疗法、音乐疗法、环境疗法和心理疗法,积极推广人文艺术疗法;中医五音疗法,以五音对应五脏,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中医舞兴趣小组,以及公益正念绘画等。

最后,贾丽娜医师提出了对自然疗法与艺术治疗的展望,希望通过完善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实现更精准、个性化的发展,优化环境因素,推动循证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公共健康。

穿越地域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241114115821.jpg

在圆桌会谈部分,中英两国专家围绕艺术治疗师的培养体系、评估方法、文化差异及跨文化合作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带来了多方见解,碰撞出具有启发性的思维火花。英国的专家对中国艺术治疗的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Kimberley Iyemere女士特别关注到中方展示的特色音乐和中医舞等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治疗方式。她表示,这些充满感染力的治疗形式与英国的艺术治疗实践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她鼓励中国在艺术治疗的发展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优势。Kimberley Iyemere女士还表达了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期待未来在中英艺术治疗领域建立更多联系,深化跨文化交流。

2024艺术治疗师大会

2024艺术治疗师大会,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起点,在持续一个月的活动期间,以“共享价值”为总主题,强调艺术治疗工作者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聚焦社会公众心理健康,践行“全民健心”理念。大会分为“院校单元”“社会单元”“特别单元”“拓展单元”,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演讲、工作坊、交流会、展览活动,结合线上、线下的开放性,展现国内外艺术治疗师们的群像风采、整体水平,也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动社会心理环境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社会心理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

文/人文艺术疗愈中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