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建设
杨舒玲:病魔压不垮的宣传中心主任——“两学一做”向榜样学习之“优秀党务工作者”篇
写在前面的话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系统一批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分别受到了中共中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的表彰。
贾立群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王宇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舒玲获“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党支部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万伟庆等85人获“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苏芊等23人获“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党支部等22个基层党组织获“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这些“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展现了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系统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为了挖掘先进典型,讲好“党员故事”,引领党员队伍,明确前进方向。“医心医意”微信公众号陆续刊登部分“两优一先”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模范的行动,立足岗位,积极奉献,服务人民。
本期人物
北京朝阳医院宣传中心主任 杨舒玲
杨舒玲,汉族,1969年1月出生,1994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宣传中心主任,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党群部副主任、北京朝阳医院党办副主任兼宣传中心主任。
2012年12月她施行肺癌手术后,尚在接受化疗就重返工作岗位,每天都要靠药物治疗,却乐呵呵地全身心投入工作,有时白天做不完,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不熟悉她的人绝对想不到她竟是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务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在医院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领导的肯定。
壹
坚持原则 把住导向
作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杨舒玲深知自己从事的医疗卫生行业是关乎民生的事业,自身的政治敏感性至关重要。因此,她平时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在湘潭孕妇死亡事件发生后,社会上百姓对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误解。她积极组织医院专家在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讲解羊水栓塞知识,解疑释惑,有效缓解了医患对立关系。在朝阳医院急诊医生唐子人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救人事情受到网友的普遍关注时,她积极协调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头栏目进行了报道,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弘扬了医务人员正能量。
2012年9月1日,朝阳医院作为北京市公立医院综合试点单位,开始试点“医药分开”改革。为正确宣传医改政策,从6月起,凡是与医改有关的会议、汇报,杨舒玲都积极参加,及时掌握医院“医药分开”流程设计、工作进展、筹备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案等重要情况,确保在撰写、准备材料医务人员培训手册、患者教育折页、新闻通稿时得心应手,做到政策宣传不失真不走样。为了使医改获得社会的理解支持配合,分别在7月和8月分三轮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预热,并通过宣传展板、展架、横幅、桁架、电子显示屏、医院网站、博客、微博以及患者折页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既方便了患者就医,又促进了医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贰
勤于学习 善于管理
杨舒玲注重业务学习,不仅自学了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促进会编导摄像剪辑创作培训班的教材,还自费参加摄影理论技术学习班,取得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证的高级摄影师资格。
2013年,医院为了加强宣传工作,将宣传中心提升为一级管理部门,下设影像室和网管办两个二级科室。为不辜负院党委重托,杨舒玲抓紧加强队伍建设,为每一员工设定职业发展方向,选派人员参加脱产业务培训,显著提升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建立网管员台账,将其考评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中,极大地激发了医院职工做宣传的积极性。在工作安排上,她坚持全科一盘棋。例如:在医院电视片制作时,由宣传中心人员撰写脚本、采访,网管办人员负责特效和动画制作,影像室人员做摄像及非线性编辑。在全科人员的努力下,医院多次获全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一、二、三等奖,在市卫生系统卫生好新闻、摄影比赛、电视片汇映、院报评比、网站评比中多次获奖。
叁
不畏病魔 敢于担当
杨舒玲2012年12月罹患肺癌。手术后,尚在接受化疗的她就重返工作岗位,投入到工作中。2015年,医院党委决定由宣传中心牵头负责医院文化建设的梳理、提升工作。面对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身患疾病的杨舒玲敢于担当,挑起了这个对医院发展影响深远的重担。
在杨舒玲的带领下,宣传中心首先科学规范,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了医院文化建设十年规划、“十三五”医院文化建设规划和2015年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其次,宣传中心高效组织,健全文化体系。自2月5日启动后,经历遴选出合作伙伴、签署协议。组织各种形式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等程序,形成了《医院文化调研报告》。经过梳理、设计、反复讨论、修改,并听取了国学教授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于2015年11月11日确定了医院文化体系。
2015年7月,医院文化建设梳理工作正在全面铺开,她却因肺癌心包转移和脑转移住进医院。当时,她的病情十分危重,曾三次接受手术抢救。出院后,杨舒玲在家休息了仅一个月就重返岗位。领导和同志们很心疼她,都劝她可以晚来早走,但是她依然坚守岗位,还经常和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在工作中,她总能全心投入、乐在其中。
经过肺癌抢救的她说:
“通过我自己的抢救经历,体会到医院危重症抢救能力的强大,我为自己是这么优秀医院的一员而自豪,也愿意把这么优秀的专家、科室和医院宣传出去,造福更多百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