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北京市支援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医疗队守望相助,执着坚守
在北京小汤山医院里,有一支24小时昼夜“运转”的队伍,他们逆向而行,与时间赛跑,有效提高新冠病毒检验与筛查效率——这支队伍就是北京市支援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医疗队。
开启红区方舱实验室,助力方舱医院诊疗
百步无轻担,负重以致远。随着疫情态势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4月29日,支援核酸检测医疗队接到通知,需筹备小汤山方舱医院检验科,承担即将开启的小汤山方舱医院的核酸及血液、体液标本的检测工作。刚驻足3天的支援医疗队,大规模筛查核酸检测区的运行尚处于摸索阶段,接到命令后,于艳华、冯琳琳、王桂立三位主任亲自上阵,立即调配人员,重组团队,迅速投入到红区方舱实验室的建设之中,而这个筹备时间,仅有3天!
由于方舱实验室自2020年后处于停用状态,实验室重新启用,仪器和设备需要重新维护,设备调试、信息传输、性能验证、试剂耗材、防护物资等都需要48小时内到位,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也要同步进行制定、完善。
“红区方舱实验室不仅需要承担方舱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还有血常规、生化、免疫、尿常规等多项血液和体液检测工作,这里接触的都是阳性患者的标本,责任重大,流程上我们需要更加细化,严把质量关,确保我们发出的每一份报告都是准确无误的!”于艳华主任强调,带领队员们一道,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程敬伟老师负责流程与细节梳理与技术培训,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赵平老师负责试剂及耗材管理与订购,北京中医医院的孙博宇老师负责信息系统连接与传输,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罗凡非老师负责生免仪器的设备调试与性能验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区方舱实验室于5月1日与小汤山方舱医院成功同步启用!
守望相助,执着坚守
白衣执甲,逆行而行。距离4月26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长达一个月的大规模筛查检测及红区方舱检测工作,严密的防护,艰巨的任务,长时间的鏖战,对每一位队员的体力与精神都是重大的挑战,本该到了预定的休整期,然而由于疫情的发展态势,当前正处于北京市疫情防控的胶着阶段,47名队员整整齐齐地选择了坚守!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抱怨,直至统一调配进行人员轮换。
来自小汤山医院的杨洪波和爱人李桂杰老师,双双加入医疗队,杨洪波老师担任筛查检测1组组长,同时兼负支援医疗队的院感防护监督工作,杨老师是组员们的“定心丸”,“有杨老师在,稳!”李桂杰老师则是红区方舱实验室唯一的小汤山医院本院成员,李老师被大家奉为“万能宝库”,“没有李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对恩爱的夫妻各自坚守,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他们的身后,是即将面临中考的孩子。“心里会有愧疚,也有心疼,但在疫情面前,我们是责无旁贷的检验人!”
来自北京肿瘤医院的王宇老师,担任筛查检测1组副组长,长时间昼夜交替的班次,不堪作息混乱的困扰,揉揉惺忪的双眼,毅然穿上防护服继续战斗;北京老年医院的宋维老师,担任筛查检测5组副组长,长时间的坚守导致体力下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几乎睁不开的浮肿双眼,找医疗队吃上药物后,继续奔赴实验室;还有小汤山医院的张立娟老师,忍受着带状疱疹的剧痛,仍然默默坚守岗位,为大家进行技术培训......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名队员,背后都有着无数感人的故事与画面,身穿厚重防护服,一天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下来,汗水浸透衣服,脸上布满压痕,身心满是疲惫,但是没有一人抱怨、退缩,大家携手并肩,互相鼓励,每一个人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汇聚成团队闪耀的光芒!
在守望相助的日子里,陪伴大家的还有来自院感部门24小时不休不眠的指导与帮助,只为守护大家的安全;暖心的工会组织,高温时为大家带来清凉马甲、清凉喷雾,支援各种暖心物资,为大家的工作带来舒缓与温暖;实时配合的信息网络部门,不论上班下班时间,第一时间保障工作系统的流畅运转......
截至5月28日,北京市支援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医疗队累计完成40万余管标本检测。微光点点,可聚星河;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驰援小汤山医院的“检验人”闻令而动、不辞辛劳,用点点滴滴的付出诠释了“若有战,召必上”的无私大爱和向险而行的大无畏精神。“云开雾散终有时,守得清心待月明!”我们必将以坚定不移的韧性,取得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 标签:
上一篇: 浓情端午 粽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