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专业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北京市支援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医疗队逆行出征,携手抗疫

来源:北京市支援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医疗队
字号: + - 14

  在北京小汤山医院里,有一支24小时昼夜“运转”的队伍,他们逆向而行,与时间赛跑,有效提高新冠病毒检验与筛查效率——这支队伍就是北京市支援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医疗队。4月26日,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紧急抽调北京市40家医院共47名核酸检测技术人员支援北京小汤山医院,与小汤山医院28名员工,共同组建核酸检测队伍。

微信图片_20220609133309.png

  号角令响,速结成“军”

  小汤山医院梁英副院长在工作专题会上动情地说道:“特别感谢大家在攻坚时刻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大家在接到抽调通知时,没有一个医院说“不”,没有一位检验人员说“不”,从发出抽调通知,24小时内这支队伍就整整齐齐地到位了!这,就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决心与信心!”

  支援医疗队队长北京佑安医院于艳华主任接到通知时,正上着医院的核酸检测夜班,匆匆完成交接,收拾行囊,第二天一早便抵达了小汤山医院。

  支援医疗队集结抵达后,立即与小汤山医院接洽核酸检测具体事宜。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于艳华队长参照医管局赴小汤山医院支援名单,迅速完成队伍分组及班次编排。小汤山医院检验科冯琳琳主任团队对支援医疗队进行方舱实验室概况及实验室动线培训,并共同研究核酸实验室检测工作安排。当晚,便开启第一班次检测,5000余份核酸筛查标本,支援队员们来不及调整,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熟悉实验室环境,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核酸检测工作之中,检验骨干们以战代训,迅速完成磨合与适应,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当晚检测任务。

  凌晨时分,任务结束后,看到大家一天的奔波和工作后疲惫的身躯,小汤山医院检验科王桂立副主任感慨道感慨道:“看到大家第一天集结到小汤山就投入战斗,非常辛苦,很是感动。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这是一支强大的硬核团队!有大家在,抗疫必胜!”

微信图片_20220609133312.png

微信图片_20220609133314.png

  提高产能,锻造“军团”速度

  “召之即来”,更要“来之能战”。结束第一批标本检测后,为充分发挥人员优势及设备性能,提升核酸检测效能,于艳华主任带领支援团队,迅速梳理标准化核酸检测流程。

  “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有着不一样的经验,把大家的智慧与经验汇聚起来,凝聚成我们团队的力量,这份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队员们凝心聚力,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王宁老师负责核酸检测流程梳理,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启老师和积水潭医院徐东江两位老师负责整个团队的生物和实验室工作全流程培训。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规模核酸检测特点与需求,带领队员们一起,将流程制度、操作事项进行细化,对标本接收与转运、核酸提取及加样、核酸扩增区、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制度化与标准化,并对人员分组进行编排与整合,多组并行开展核酸检测,以提升单位时间检测量。于艳华主任说:“制度与流程里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是大家一起讨论后最终确定的,这份流程里凝聚着来自40家医院的检验骨干们的智慧与力量!”

  物资及后勤保障与协调沟通也是确保检测流程顺畅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外,小汤山医院检验科冯琳琳主任虽然身在绿区,她所带领的检验科留守团队却一直在默默地为核酸检测团队提供支援保障及协调沟通工作。负责红区物资及后勤保障的王桂立副主任既要参与一线核酸检测和实验室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又要负责试剂、耗材及各类物资保障。只要检测团队有需要,他们24小时随叫随到,他们也是这支队伍不可或缺的力量!

  随着质量管理培训的加强,同时对检测工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复盘总结,集全体队员之力,聚专业骨干之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经过一周的磨合后,支援医疗队日均核酸最大检测量高达1.8万余份,小时完成工作量从400份/小时增至500份/小时,大大提升了核酸检测效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