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汤医新闻】汇智聚力 擘画蓝图——北京小汤山医院召开“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建设专家研讨会
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使药膳食养文化成为“小汤山 大健康”文化品牌中的典范,医院特选新址复建“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2024年6月21日,“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建设专家研讨会在我院召开,院党委书记张金霞主持会议。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杰、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徐长顺出席会议。
会议特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司长、中国药膳研究会原会长杨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世界史专家、首都博物馆原馆长郭小凌,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委会副秘书长关战修,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科研处原处长、国际传统药物临床评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自然医学分会、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分会、营养代谢分会三个分会创会副会长杨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国医大师金世元学术传承服务示范基地负责人吴剑坤,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资源中心学科带头人李莉等专家进行研讨。医院科教处、规划建设处、宣传中心、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发展协调办、药学部、团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了会议。
张金霞书记对各位领导与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复建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的初衷,并指出医院要打造独具特色的系列文化品牌,建立一整套集温泉水疗、森林康养、中医养护、药膳食疗、运动干预、艺术疗愈、物理治疗等于一体的全要素自然疗法体系,打造健康中国的“小汤山模式”,努力引领未来医院健康服务新方向、新理念。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姜悦向与会领导与专家介绍了小汤山医院(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划和市属医院间紧密医联体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医院九大中心战略布局,并介绍了“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的前身、现状以及医院对复建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的前期思考。
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江华汇报了关于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的设计思路,结合设计效果图对博物馆的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分区布局、展示主题、展览内容等向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阐述。
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后认为,小汤山医院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复建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是一件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引领健康服务潮流的大好事。各位专家学者高瞻远瞩,旁征博引,对博物馆复建工作发表了卓越见解,从功能定位、规划布局、设计理念、政策法规、运营管理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徐长顺对医院复建北京国家药膳博物馆的想法表示赞同,从安全、运营、便捷性等方面对医院提出了建设要求。
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杰对医院建设博物馆表示大力支持,从目标人群定位、路线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要求医院做好规划,从生态博物馆理论和博物馆空间角度对医院全域博物馆建设指明了方向。
会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医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援建文化、健康文化、抗疫精神等医院独特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主题。
此次研讨会为医院复建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开阔了思路,指引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医院将结合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建议从高标准、高站位、高规格的角度认真谋划博物馆复建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建好博物馆,讲好小汤山故事,打造小汤山医院独有的宣传思想文化品牌。将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建设成为一个传承创新中华药膳文明、培养文化自信的场所,一个传播健康理念、强化科普宣传的阵地,一个丰富教学实践、促进学术交流的基地,一个引领医院健康服务模式、塑造新时代医院形象的典范。
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
简介
药膳食养一直是北京小汤山医院独具特色的康养服务内容,并获得国内外友人的认可。1991年7月,中日药膳学术交流会在医院召开,时任中央卫生部长陈敏章为会议题字“医食同源 福寿相依”;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为会议题字“继承发扬 推陈出新”。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药膳养生文化,促进医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技术提高,加强中日学术交流和民间友好,在日本BIO(株)社长安滕洋先生(经市政府批准被聘为医院名誉顾问)建议下,经医院研究,并报时市卫生局批准,同意医院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药膳博物馆。1995年5月,“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正式开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参加了开馆典礼,方毅副总理还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馆内以丰富的药膳资料介绍了中华药膳文明发展史,并展出清代汤泉行宫部分文物,设有药膳餐厅可以享用药膳。同年6月,经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医院加挂“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牌子。
文/宣传中心 赵润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