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专业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医学人文 | 善终,也是最美的祝福

字号: + - 14

  编者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官微将每周推出一期医学人文专刊,为您讲述发生在市属医院中的暖心故事。

第一百四十三期:北京小汤山医院

我愿做暖阳,温暖、陪伴生命旅程

  143期导航

  善终,也是最美的祝福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生归途,可以把它看做另一种新生,好好地告个别吧……

  读懂患者期望,是一门必修课

  今天要收治的是个糖尿病足术后的患者,但怎么会有臭味呢?我心里有点疑惑,但还是镇定地走进了病房……

  本篇作者

微信图片_20230904165824.jpg

综合内科 王立艳

  王立艳,北京小汤山医院综合内科主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师从吉训明教授,擅长脑血管疾病诊疗,2022年于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进修学习。至今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共计4篇,参与北京市医管中心扬帆计划重点扶持专业低氧适应医学课题研究。

  她,一位66岁患有胰腺恶性肿瘤终末期伴多部位转移的患者,生命岌岌可危,死亡近在咫尺……

  第一次见她,我并不觉得十分惊讶,黄染的皮肤,干瘦如柴的身体,无力地坐在轮椅上。这样的情景我已经在很多人身上见过,胰腺恶性肿瘤终末期的患者,总是这样的让人心疼但又无可奈何。

  “我们知道她没有多少日子了,半年前确诊时,大夫就说她也就能活六个月了,我们就希望她能走得轻松一些,不要有太多痛苦。”她的姐姐和儿子见到我的第一面,便如是跟我说。我明白他们的心思,承诺会尽我所能减少她的痛苦,让她尽量轻松。

微信图片_20230904165827.jpg

  身体上,她癌痛反复发作,根据她的病情制定镇痛方案,我对症缓解她的不适和痛苦,尽量减缓她的疼痛;她反复呕吐,难以进食,便给她对症止吐;她腹水多的几乎要将肚皮胀裂,伴随显著的喘憋心慌,便给她腹腔穿刺引流腹水缓解痛苦。

  心理上,她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惧怕死亡,对生充满期望。我尽我所能予以安慰和鼓励。晨起查房,她说:“大夫,我觉得今天比昨天舒服,是不是会越来越好,我想着过两天应该就能出院了吧?家里还有一些亲人想聚聚,我应该能好吧?”我答复道:“会好起来的,我也会和您儿子商量,如果您这几天比较稳定,也是可以考虑出院回家的,好好休息。” 当天夜里,她再次喘憋得厉害。她一边埋怨我们治不好她的病,一边泪如雨下,哭诉着自己快挺不过去了。

  我一边给她用药缓解喘憋,一边安慰道:“阿姨,您一定可以挺过去的,您姐姐明天就过来了,您不是想见姐姐了吗?您一定没问题的,放松心情,一会儿就舒服了,加油!”

  我每天上班都会早早地去看她一眼,然后和她聊天,听她说说话。我和家属都知道,她的病情在走下坡路,她时日不多了。我与家属沟通,尽量满足她的要求,看看她还有什么未了心愿。她儿子说,她很坚强,对生的渴望让她忍受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不适。

  一天查房时,她的儿子突然问我:“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妈妈解脱病痛?”

  当医学极限都挽救不了生命,当面对不可逆的死亡,家属面对亲人往生,能承受和不能承受的痛,我们医生能做什么?只能陪伴他们接受临终的事实,减轻或消除病人身体的疼痛、不适,或心理压力,陪伴病人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且让家属能勇敢面对病人的往生。

  我对家属说:“我特别理解您的心情,看着自己的母亲这么痛苦,您心里肯定也很煎熬,可是很抱歉,我们没有办法让她快速解脱,但我会尽可能减轻她的痛苦,她可能坚持不了几天了,我们一起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和我说,可以吗?”

  患者的病情每况愈下,精神愈发萎靡,癌痛愈发频繁,夜夜难眠。可她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对世界充满了留恋,她还期待着再不会疼、再不会吐、再不会喘憋,享受生命的快乐。

  “医生,求求你,求求你救救她吧,什么急救药物都可以用,我只想让妈妈活着……”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开始间断嗜睡,她的儿子情绪突然崩溃,所有的心理防线,在死亡事实来临之际瞬间崩塌。他哭着求我用尽一切办法挽救他的母亲,他舍不得母亲离开,万般不舍。面对自己的亲人离世,谁又能真正做到无动于衷呢?

  我安慰他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生归途,您可以把它看做您母亲的另一种新生。好好和您的母亲告个别吧,满足她的心愿,告诉她您爱她。我们会尽全力救治她,让她在最后的日子里相信,她没有被抛弃,没有被放弃,我们都在努力。”

  活着,是最好的礼物;善终,也是最美的祝福。

微信图片_20230904165830.jpg

  医学人文点评

  面对患者疾病的可预见结局,王医生力行所能之事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病痛,她和患者之间的故事恰如其分的阐述了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王医生对患者和家属全然的倾听、共情、安慰也体现了医者对生命、对医学的敬畏。医学有它不可超越的局限性,医学改变不了人总有一死的事实,不管医学发展到什么样先进的地步,这依然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仅要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精进诊疗技术,也要让面临生命终点的患者安详、平和、有尊严的“谢幕”,实现生死两相安。

点评人:吴艳

北京回龙观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