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北京青年报:心脏病患者需要全面健康管理

发布时间:2014-05-20
字号: + - 14

  在中国,大量的心脏病患者仅注重临床的治疗,而忽视早期的管理与康复干预,以及发病后有效的康复治疗。他们把心脏病的恢复寄托在“静养”上,而忽视了“运动”;寄托在“药物的控制”上,而忽视了 “心脏本身功能的增强”;寄托在“尽量减少工作与生活压力上”,而忽视了“健康愉悦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这样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丧失了“自我与生活”,反而导致心脏病的再次发作。


  心脏病患者面临的许多问题中,心脏病本身造成的痛苦仅占小部分,大多数是因为对心脏病和身体健康状况的误解及过度的焦虑造成的。美国在《临床实践指导心脏康复》中定义 “心脏康复是涉及医学评价、处方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程序,用以减轻心脏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危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硬化过程和改善病人的心理和职业状态”,强调体力活动、减肥、调脂、降压、戒烟的重要性同时,更注重综合长期干预的重要性。


  如何还我们一颗较为健康的心脏?心脏病发作时,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临床治疗,但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康复治疗就要介入。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心脏暂时的平稳,更重要的是要获得“一颗功能良好的心脏” ,以及由此带来的优质生活。这种功能的获得,就需要主动积极的康复治疗。


  首先,要进行心理的干预,正确解读心脏康复的方法与流程,接受与心脏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对心脏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除了运动(肢体功能训练、心肺功能训练、有氧运动、康复踏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等)、心理和健康教育外,还可以利用针灸、耳穴压豆、按摩等中医传统方法,以及生物反馈疗法、脑循环功能治疗和半导体激光颈交感神经节照射等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睡眠和心理状态。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心脏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也非常重要。


  总之,要获得一颗健康的心脏,必须从自身做起,纠正误区,积极地尽早地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与康复治疗。


  ■文/武亮(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