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精彩聚焦

精彩聚焦

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管理模式”让患者及早回归社会

来源:未知
字号: + - 14




新华网北京频道5月19日电(陈佳琦)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平昭和综合内科护士长张燕超近日做客由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市医管局联合举办的“2015北京护理文化周系列访谈”。平昭表示,疾病治疗和康复治疗缺一不可,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有助患者尽早回归工作岗位和社会。



“温泉资源”成特色 “双向就诊”增效率



平昭介绍说,小汤山医院在2011年将健康管理植入康复医学,形成独具特色的“小汤山康复管理模式”。从2012年开始转型为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相结合,康复治疗为主的三级甲等康复医院。



转型后,医院重点发展康复医疗,主要集中在中枢与周围神经损伤、骨与骨关节疾病、慢性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形成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糖尿病、运动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康复为特色的康复治疗。从治疗手法上也有新突破,除了传统中医的按摩、针灸、推拿、蜡疗等治疗方法外,还利用医院的特色资源——温泉,帮助类风湿患者、皮肤病患者更好地治疗。另外,小汤山医院采用多元化的康复治疗手段,增加了机器人等多种器械帮助患者康复治疗。



平昭指出,小汤山医院积极参与北京市“三级康复网络”建设,搭建双向康复转诊平台,目前已经和北京友谊医院开展合作,友谊医院治疗后的一些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到小汤山医院来康复治疗。友谊医院医生会定期来看望这些患者,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转回友谊医院接受急性疾病治疗。平昭表示,双向转诊就是力求实现合理诊治,帮助患者赢取最佳康复时机,有效提高康复效率。未来,小汤山医院将与其他市属医院集团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合理利用康复资源,让更多处于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可以 转至小汤山医院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



“植物人”康复出院表明“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平昭坦言,目前有许多脑血管意外、脑瘤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对康复医学知识了解匮乏。有些患者治疗结束后,要么在综合医院等待恢复,造成了“压床”现象;要么在急性期过后出院,回家后康复效果不理想,导致错失最佳的康复治疗机会,这对患者个人的生活质量和重新回归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介绍,其实从康复医学角度来看,应该把疾病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同看待,我们有责任向群众推广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四、五年前医院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术后靠自己恢复,只有6%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如果把专门康复加进去,患者从急诊被抢救下来之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被转到康复医院,在康复医生的帮助下,科学的、有效地恢复受损的各项功能障碍,最终有60%-70%的患者能恢复,重新回归工作岗位和社会中。



张燕超也指出,在医院康复护理中,曾经遇到被三级医院“宣判死刑”的患者,来到小汤山医院时已经是植物人状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患者奇迹般的恢复了意识,并且是坐着轮椅出院了,这让综合性医院专家都感觉惊讶。她同时提醒:“一些脑血管病人,病情稳定后一定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最佳康复期是半年之内,如果超过了半年,那恢复就不理想了。”





护士“换位思考”论:现在照顾病人,未来也有被别人照顾那天



2011年综合内科作为小汤山医院首个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进行试点,作为综合内科的护士长,张燕超坦言当时压力确实很大,她们从最基础的生活护理开始做起,洗头洗脚,最终病人感受到她们的真心,认可了她们的服务。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都要付出很多努力。张燕超深知,医护之间密切协作永远是病人疗效与良好就医体验的保障。所以,她时常提醒自己和其他护士,护理工作不仅仅是输液、打针,要在护理病人的同时,善于去沟通、善于去观察、善于去发现病人潜在的问题,为医生更好的诊断病情提供第一手资料。



张燕超介绍,小汤山医院以慢病治疗、康复治疗为主,多数患者为高龄老年人,而且有的人可能有多种病,长期受病痛折磨,这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要更细心,更有耐心。“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今天我照顾病人,那明天我可能作为一个病人躺那儿,需要别人的照顾。”她感慨地说着自己的“换位思考”论,“做护理一定要真心地照顾好每一个病人,真正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只要对病人好,一定会换来病人的真心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