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北京晚报》:平昭:把健康管理植入到康复中

发布时间:2014-05-20
字号: + - 14
从北京市区出发,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北,过了北六环就到了小汤山医院。在北京人的印象中,小汤山那儿的温泉很有名,而小汤山医院则与“非典”难以切割。实际上,小汤山的温泉确实不错,小汤山医院里面也有温泉,还有清代慈禧太后曾经“泡过汤”的池子;小汤山医院的东北角确实留下一排2003年“非典”期间盖起来的临时建筑。不过,市民不太了解的是:小汤山医院是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直属的三级综合医院,小汤山医院还挂着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北京市小汤山康复医院、北京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四块牌子;小汤山医院是北京市干部体检保健基地,也是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平昭,就是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小汤山医院的掌门人。

上周,小汤山医院刚刚送走一批特殊的客人。这10名前来休养的客人都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机长。他们来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健康管理,品小汤山医院的药膳,听专家讲课,学如何运动,请中医辨识体质,做健康体检,调整生物钟……像他们一样来小汤山医院做健康管理的各界人士越来越多。平昭说,小汤山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健康疗养、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的专业机构之一。与一般的体检中心只提供体检一个项目不同,小汤山医院开展的是包括健康体检在内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涵盖了膳食管理、运动管理、中医、心理管理等。“在小汤山医院进行健康管理的客人,每顿饭吃什么都要记下来,每天运动量多大都有一个小仪器帮忙计算。”平昭说,现在小汤山医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集健康疗养、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预警、检后追踪监测、慢病及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被管理过的人都说好。”


从去年开始,小汤山医院把健康管理“植入”到慢性病患者的康复之中。平昭说,在小汤山医院康复的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病、糖尿病、失眠……只要能想到的慢性病,这里都有。”在康复中加入健康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单一康复,而是配合了营养调控、有氧运动、心理治疗、环境干预等。“小汤山医院的环境太适合康复了。”平昭说,小汤山医院在康复领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卫生部曾经在全国选择四家医疗机构作为专门的康复医院进行试点,当时小汤山医院就是四家试点医院之一。“最火爆的时候,小汤山医院的病床一度开放到900张,还有很多患者在外面等床。”


今年3月,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在2012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将选择市属三级医院,与市卫生局等相关委办局一起,探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中间型医疗机构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康复医院、护理院服务体系,并成为这一新领域中的探路者和引领者。平昭说,小汤山医院曾经有过办理康复医院的经验,也愿意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每千人公立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编制床位数为0.5张,按照北京市2010年常住人口1961.2万计算,应该配备9806张公立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床位,目前北京市康复医院的床位数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而且北京市属医疗机构还没有一家三级康复医院。平昭说,新医改的政策和形势给小汤山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医院也将向康复医院方向发展。


“小汤山的优势就在于健康的两端。”平昭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管理的三级医院都是以治疗为主,小汤山医院守住健康的“两端”,刚好可以与一般的三级医院互补,把关注的重点投向疾病前期、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以及疾病后期的康复与护理,“这也是目前本市基本医疗领域的不足之处,如果在这两端加以强化,将满足市民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需求。”


补白


在小汤山医院走一圈,会感觉很“穿越”。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温泉行宫,至今院内仍保留有明代温泉池、乾隆皇帝“九华兮秀”御笔、慈禧浴池遗址及北京市第一口温泉井“汤泉一号”。“别小看小汤山医院的温泉水,我国的温泉水标准就是依照小汤山医院打出来的温泉水制定的。”平昭说,小汤山有历史,也有现代化的设备:最先进的核磁、CT、肺功能测试仪等大型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以及专业的人员组合起来,小汤山医院有成为北京最好的康复医院的潜力。


平昭曾经在北京口腔医院当过医生,专攻黏膜病。1992年他受医院委派前往深圳,在北京口腔医院与深圳合办的医疗机构工作。2006年,已经担任深圳市南山区卫生局副局长的平昭调回北京。2010年4月,他从北京朝阳医院调到北京小汤山医院担任院长。平昭说,他赶上了新医改,也赶上了小汤山医院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座卧在龙脉上守着温泉的医院,正在朝北京康复医院的方向迈进。


本报记者贾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