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康复评价会让康复患者得到最贴心的个性化治疗
北京小汤山医院 平 昭
9月2日清晨,一场小雨不期而至,一名送药的年轻护士迈着急促的步子走进住院部。按照医院党委安排到一线互换岗位,这次我来到医院康复中心病房体验一下康复评定会。
在一楼的一间病房,一位30岁初头、体格健壮的小伙子,因脑部大面积出血不得不做了开颅手术,而影响了全身神经感知。他年轻的妻子不得不放弃了工作,每天在放着三张病床的狭小病房里照顾他。10多位白衣医护人员簇拥着鱼贯走入病房,病房也显得更加狭小,小伙子和他妻子用痛楚中透出些许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在病床周围站着10多位医师、责任护士、评定医师,PT、OT、ST康复师,以及中医师、心理师和营养师,共同参与病人康复评定,从病人入院开始分初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汇集不同专业的医护资源,密切讨论每一位病人的康复进展。
在主管医生李滢大夫的温婉清晰的主持下,这10多位医护人员顺序汇报着对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程度、发展,预后,治疗效果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专业的康复对策、治疗意见和康复目标(包括近期和远期)。在这些各领域信息交互康复术语中,能感受到康复治疗是一项繁复艰难的系统过程。
这个小伙子入院后,从病人各项指标的渐进比较中感觉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各科室医护人员展开的康复项目中,右半身的运动功能已经恢复改善了许多生活技能,左半身也渐渐有了知觉和反应。一般情况下,这类病症在临床中完成了手术,常规医院的治疗即完成了使命,病人的出路只有回家慢慢调理,其实也就是陷入漫无尽头的深渊。住在小汤山医院康复治疗后,一家人从病人日新月异的点滴改善中重新看到了希望。
另一位因脊椎骨髓炎反复发作的老年病人,在常规医院除了抢救无计可施,搬到小汤山医院时全身溃烂,持续高烧。一年以后的今天,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病人看起来状态不错,语言表达流畅自然。病人的儿子也对康复进程表示出坚定的信心,并连连向为病人穷尽一切手段治疗的医护人员们表示由衷感谢。
随后,我又来到了康复中心的几个康复治疗室,进一步了解康复训练情况。在OT室(作业治疗室),看到一些脑卒中失能后的病人们像孩子一样在康复师的耐心辅导下,做着各种游戏中的训练。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套进木柱,举起木头玩具,吹气泡练肺活量,叠手工……在温泉水疗馆里,一排新引进的设备可以用吊椅把腰腿失能的病人稳稳地举起、悬吊、送入瓷质浴缸里接受按摩治疗,旁边的温泉游泳池里,有几位骨科康复病人在康复师指导下做着各种水中运动。在蜡疗室,躺满了身上包着厚厚蜡膜的病人,护士轮流从热熔机器里拿出烤热融化的蜡液包在病人关键部位。护士长说,这个项目比温泉水疗效果还好,一经推出每周就达到了五六十个病人的登记治疗。在语言训练室里,病人努力跟着音频机器翕动着嘴唇,吐出一个勉强模糊的单音……
只重临床、忽视康复的传统的医学观念,还在钳制着人们的意识。总是认为临床医疗才能解决病人的问题,康复治疗时间长效果慢,致使病人因此忍痛放弃康复治疗。而通过这一天的岗位体验,亲眼看到因临床无法治愈、长期泡病床的病人们,在小汤山医院综合康复项目的交互配合下,二三十年的造成的慢性病症经过两三月后就稳定地向好的方面发展。
近年来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逐步形成了包括神经、呼吸、心血管、运动系统疾病及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康复为特色的治疗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小汤山康复管理模式,将健康管理与康复治疗紧密结合,功能医学、个体化医学与康复治疗紧密结合,康复评价会让综合康复效果更加如虎添翼。康复中心由康复门诊、康复病区、康复评定室和康复治疗室四部分组成,现有4个康复评定室:平衡、认知、等速、运动评定室,并从康复病人入院开始,就以患者为中心,利用智能数字化评定系统设备,康复前期、中期、后期分别给予康复评价。康复医师、评定师、治疗师三者共同参与康复评价会,康复医师给出临床评价、康复评定师给出一般性评价、康复治疗师给出专业性评价,各治疗组针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及时为患者制定或调整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不仅有针对功能残疾的训练,还包括心理辅导、睡眠、有氧运动、饮食调整等。出院前还要进行康复评定,告诉病人以后要注意什么,要做什么,然后往社区医院转诊,康复效果不错的就可以直接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岗位。这种康复评介会的形式有力地保证了为每名患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对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http://health.sohu.com/20150106/n4075856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