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我院康复医师王玉良舍下小家远赴新疆“认亲戚”
和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总面积相当于7个海南岛,但山地和沙漠戈壁占93,3%,绿洲仅占3.7%。这里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在220天以上,因为属于旱荒漠性气候,城市里甚至根本不需要建雨水排水系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和结石等地方病高发,当地人缺乏科学保健常识,不少妇女怀孕都不做产检,医疗援疆任重而道远。
援疆干部中流传有一句话叫:“一人援疆,全家援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这句话的含义。
王玉良是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病区的一名主治康复医师,2018年2月来到支援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在和记者说起自己3岁多的女儿和不到2岁的儿子时,这位东北汉子的声音哽咽了。
王玉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援疆这一年,家人也承受了无数压力和委屈。王玉良的爱人在顺义上班,路上往返要耗费4个小时,早出晚归,照顾孩子还有一日三餐等家务都落在了王玉良那患有腰椎间滑脱的母亲身上,而王玉良的父亲去世后,年迈的奶奶照顾不过来,只好安顿在了姑姑家,姑姑家也随之承担了更多压力。王玉良的切身感受真的是印证了那句“一人援疆,全家援疆”。
“舍弃”了小家的王玉良,却和洛浦县步亚乡塔木格勒村的维族老乡麦丽开伊普-麦提如则结为了“亲戚”。王玉良发现这家人特别贫穷,家里有四个孩子,小的孩子连像样的裤子和鞋都没有,天性善良的王玉良自费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还主动联系后方医院发动全院职工捐衣服、书本等活动,并于6月把书和衣服交到了结亲戚的老乡手中,小朋友拿到图书后眼神充满了渴望,老乡激动地留下了眼泪。
王玉良发现“新疆亲戚”家里生活卫生条件较差,家里老人还患有慢性病,就给老人做了全面检查,指导用药,并教会老乡康复训练的方法。王玉良本人被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称号。
(王玉良在给偏瘫患者做针灸康复治疗)
其实王玉良刚刚来到新疆时,现实跟自己来之前的想法落差很大,他到达科室才发现医院其实根本没有单独的康复科,病房是办公区改造的,房间内没有卫生间,楼道没有防滑垫和防摔倒扶手,治疗室是会议室改造的,现有的设备也比较简单,规定床位仅有10张。王玉良作为副主任,就在人员和设备、场都有困难的情况下,几乎从零开始协助成立了康复科。
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康复科收进来的患者能否有好的康复效果,科室主任和医生们都没有信心。面临这些问题,王玉良自行购买专业书籍10余册以及康复评定器材1套,并制定了科室学习计划:坚持每周大查房3次,每周科室内大讲座3次。他带领科室医生及护士学习康复基本知识和常识,让医护掌握了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技能,同时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国际先进的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等,开展了几十项新的技术以及对规培生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目前他的徒弟已经“出师”,一个充分掌握了常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基本上能够独立治疗颈腰椎以及四肢关节疼痛,另两个针灸医生已经熟练掌握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偏瘫、小儿脑瘫以及夹击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项针治疗延髓麻痹以及低频结合电针治疗面瘫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
王玉良说:“这一年我失去了对家人的陪伴,但收获了援疆的情怀,我会时刻牢记北京援疆精神,回到内地继续发挥胡杨精神,会继续关注援疆动态时刻准备着二次援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