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宣教

疾病知识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防治小知识

来源:疾病预防控制与感染管理 发布时间:2019-01-25
字号: + - 14


1954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1988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进行自上而下的、各种形式的全国性宣传科普活动,目的是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营造社会支持环境。



2019年127日是第66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2届“中国麻风节”,今年宣传的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麻风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麻风病的传播途径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



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源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组织,通过皮肤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的比例也很低。



三、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期长时皮肤多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



四、麻风病的诊疗



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矾(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



五、麻风病的危害



麻风病致病、致畸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劳动力丧失,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由于社会对麻风病的不了解,对麻风病人产生歧视和偏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麻风病流行和造成残疾,增加社会负担及对卫生资源的消耗。



六、麻风病的预防



密切接触活动性麻风病患者时需佩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都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一旦出现可疑的麻风病症状建议主动去北京友谊医院确诊治疗,目前我国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为了鼓励发现麻风病患者,各级政府实行报病奖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此外,民政等部门也为麻风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生活救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