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中医康复】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
人体血压的变化与季节、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冬季血压明显升高,一般冬季血压要比夏季高1.6/0.8千帕(12.0/6.0毫米汞柱),这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影响。
夏季炎热,皮肤血管扩张,阻力下降,血流增加,同时也由于夏天出汗、血容量下降等原因使得血压发生下降。而冬季寒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这样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0.17千帕(1.3毫米汞醉柱),舒张压升高0.08千帕(0.6毫米汞柱)。
季节交替之时,由于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常常会造成血压的波动很大,尤其是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管壁弹性降低,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常,此时会因寒冷刺激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季节交替之时,更应注意血压的变化。
注意事项:
1、夏季血压偏低,冬季血压偏高,可根据血压情况,遵医嘱及时调整降压药用量。
2、夏季炎热,汗出过多,注意多饮水,防止血容量降低,引起低血压,造成大脑供血不足。
3、冬季寒冷,注意防寒保暖。外出锻炼最好选在太阳出来,温度上升后进行。
4、季节交替之时,应注意监测血压的波动变化。若血压波动较大,应避免外出,多休息,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上一篇: 【中医康复】野菜的妙用
下一篇: 【中医康复】春季我们该如何专业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