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华网:聚焦功能医学研究 北京小汤山医院功能医学基地启动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不断攀升,严重威胁民众健康。功能医学作为一门重视人体生态观的医学,重点研究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平衡、功能失衡及疾病状态的联系,日渐受到业内广泛关注。5月11日,北京小汤山医院功能医学基地全国率先启动,并同期举行了功能医学临床应用——儿童健康及常见病新思维全国培训研讨会。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功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主办,会议由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平昭主持。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副司长刘利群、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利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杨健、功能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厉昀等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致辞讲话。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许峻峰介绍了医院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定位。
刘利群指出,新时代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卫生健康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要发挥传统医学的作用,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手段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功能医学有着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要充分发挥北京小汤山医院功能医学基地研发推广、培养学科人才、服务基层和百姓的作用,真正为城乡基层百姓的健康体魄和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影响人们健康的风险因素发生根本性改变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们健康的风险因素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关系复杂、饮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如缺乏运动、久坐、工作压力大)等成为主要因素。
什么是功能医学,有哪些作用?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功能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厉昀介绍,功能医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博士提出:为什么不能从病因上找到治疗、乃至预防疾病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生化营养学家杰佛里•布兰德博士创立并发展功能医学模式。根据美国功能医学研究所的最新定义,功能医学将医疗实践重点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面对的是整个个体,而不仅仅是孤立的症状。功能医学医生与患者相处,倾听他们的病史,并评估可影响长期健康和复杂的慢性疾病的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功能医学能够帮助每个人保持独一无二的健康与活力表达。
“功能医学关注的是机体的生理功能,而非病理过程,专注于找出导致临床功能失衡的原因,目的是如何通过纠正生理生化功能障碍,恢复功能平衡,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恢复病人的健康状态以及功能活动,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非予以控制。”厉昀说,功能医学与中医的治未病理念相近,旨在通过维持机体基本生理过程来保障器官组织的功能平衡。功能医学有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是什么损害了我们的健康?即疾病是如何产生的?这包括不良饮食习惯、持续慢性的压力环境;有毒物质的暴露;过敏以及感染;其二什么是维持我们健康的要素?即疾病产生后我们要如何恢复健康?答案是优良的空气、水;正确的、健康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充足的光照;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吃饭、足够的睡眠及适度的运动,保证吃饭、睡眠及锻炼的节律性;爱与社会交往等。
功能医学成为疾病防治研究的新视角
对于目前功能医学的临床应用,在当日举行的儿童健康及常见病新思维全国培训研讨会上,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做了专题报告。平昭表示,功能医学作为有别于临床医学的新思维模式,如何与儿童医学相结合产生交叉学科融合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与国际前沿医学科技接轨,开启儿童健康管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新视角是本次培训研讨的出发点。
北京小汤山医院副院长梁英在《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的功能医学解读》主题演讲中表示,消化系统是机体健康的核心之一,“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部分主要有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等,与外界物质交换种类最多的是胃肠道,具有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体的很多疾病和胃肠道有关,因此调节胃肠道功能可以改善很多慢性病的状况。
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王琳教授还做了《消化道畸形术后儿童的营养与养育》的报告、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科主任胡瑾教授做了《儿童湿疹诊疗常规》的报告等。据悉,本次大会是功能医学在儿科领域的一次应用与拓展培训,约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工作者参会,通过分享儿科专业经验,拓宽专业领域,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为推动儿科事业发展、共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