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宣教

疾病知识

预防手足口病,保护儿童健康

作者:许婵华 来源:院感疾控处 发布时间:2019-05-30
字号: + - 14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EV-A71CV-A16等)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所以手足口病的预防尤其重要,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传播情况和预防措施。





一、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每10万人中约有37~205人发病,10万病人中约有651人病死于该病。



二、传染源



患病宝宝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这些人群的唾液、疱疹液、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餐具、衣物等。





三、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宝宝可以通过接触污染水或饮用被污染的水而经口传染。患病宝宝咽部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以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污染周围的空气。如果宝宝接触患儿,可因为吸入被病毒污染的空气而被传染。



四、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从每年的四五月份开始增多,七八月份高发,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主要侵犯5 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1~3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



五、主要患病表现



宝宝患病时的表现有:轻微的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继之,口腔内出小水疱或溃疡。大一些的宝宝会告诉妈妈嘴疼,小宝宝则表现出爱流口水、拒绝吃东西、哭闹。妈妈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黏膜可以发现,在舌、两颊部或唇齿侧有粟米样的斑丘疹、水疱或溃疡,周围有红晕。同时,宝宝的手、脚、臀部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这些皮疹不痛不痒,斑丘疹在5 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则是豆粒状的,里面有浑浊的液体,痊愈后不留痕迹。若发现宝宝持续高热不退,体温大于39℃,普通退烧药效果不佳,提示有重症感染的可能,要尽快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宝宝病情加重。



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 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幼托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流行季节,要对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文/院感疾控处 许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