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人民网:医生尹真祯:援疆看到了一个新世界(援疆人物)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08-02
字号: + - 14

7月4日早上,已经工作了两小时的尹真祯才端起杯子猛喝了几口水,一转身又开始工作,还有两位患者等着她针灸。


尹真祯是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康复科副主任、针灸门诊的医生,同时还是一名北京援疆医生,她用温针灸传递了一种特有的温暖。患者孙林林说,尹真祯治愈了她的身心;尹真祯说,援疆让她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来自患者的信任


今年3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科工作的尹真祯成为了一名援疆医生,“和田点名要北京派一位有中医基础的康复医生支援,任务派到我们科室,我年轻单身、家庭负担小就来了。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康复科是在上一批援疆医生的努力下成立的,成立刚满一年。尹真祯到来后发现当地患者很认可针灸,她希望毫无保留地把中医文化、针灸技术传授给同事,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遇到棘手的病症时,她晚上就在宿舍查资料分析研究。


孙林林最近每周都要找尹真祯做针灸,她患了类风湿,经过十几次的针灸治疗后她的膝盖已经不疼了。“尹大夫性格开朗,医术精湛,很有魅力。我这么年轻,得了这个慢性病,心里很急,她不仅给我治疗病痛,还通过聊天减轻了我的心理压力。


类风湿还不是尹真祯在和田遇到的最大挑战。7月初,经过康复科病房医生的推荐,患帕金森综合症的赛旦妮萨·依明成了尹真祯的患者。多年来赛旦妮萨饱受病痛折磨,曾到乌鲁木齐市进行过多次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尹真祯研究了她的病史以及身体情况,制定了全身体质调整的治疗方案。只针灸了3次,赛旦妮萨不失眠了,手脚抖动也减轻了。因为赛旦妮萨不会说普通话,每次治疗尹真祯就通过眼神和同事不熟练的翻译与她交流,再通过病房的维吾尔族同事了解她的治疗变化。症状缓解了,赛旦妮萨很高兴,她一连串地用维吾尔语说,感谢这么好的北京大夫,党和国家太好了。


在尹真祯的手机里有一张照片,是6月中旬去墨玉县托胡拉乡卫生院开展义诊时和一名患者的合影。“当时那位维吾尔族大姐胃疼难忍,疼得皱着眉头直哭。我给她扎过针后,她立刻高兴地吃饭去了。我还给一位100岁的老奶奶针灸,缓解了她因肺心病引发的呼吸不畅,那次义诊让我很难忘。”尹真祯希望通过义诊让基层的更多群众认识针灸。


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尹真祯为科室增加了热敏灸、温针灸、石氏醒脑开窍法、腹针、八字疗法等治疗方法,不定期给科室同事讲课,还收了一个年龄比她大的徒弟雷艳草。进入三伏天后,尹真祯师徒二人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康复科门诊首次为患者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很受欢迎。内向的雷艳草羞涩地说:“尹主任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北京的针灸技术,她还对患者特别有耐心。


“和田的患者很需要我,援疆让我的存在感增强了。在这儿我看到世界并不是我以前认识的那样,援疆治愈了我的狭隘。在和田,我学习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会去琢磨他们的想法。”尹真祯说完淡淡地笑了。


难忘的精神之旅


和田市是尹真祯生活过的第三个地方,在老家湖南郴州的父母听到她要到和田援疆,第一反应是不同意。在镜头前,记者让她对父母说几句话,她的眼泪先流了下来。现在尹真祯的父母对新疆、对和田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计划8月到和田看女儿,感受女儿的援疆生活。


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硕士毕业后,尹真祯一直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工作,她对新疆的了解仅仅来自于小时候听过的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的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MPLSJd_QyjQbdiazsWSi8Q

在和田援疆的4个月里,尹真祯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有一次援疆工作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时,库尔班大叔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尹真祯,她看到了另一个精神世界。“那天下午我们参观完一起吃饭,被一阵欢快的乐曲声吸引。原来是一对维吾尔族青年在举办婚礼,婚礼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又唱又跳,我从没见过那么欢乐的画面,我们没人继续吃饭了,都去行进在路上的婚礼队伍……”库尔班大叔爱国爱疆维护团结的精神被新一代青年的美好生活传承着,那一天的场景尹真祯一直收藏着。


在和田,尹真祯参观了47团进军和田纪念馆,沙海老兵的牺牲精神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去和田喀拉喀什河渠首为水利专家王蔚扫墓,她明白了奉献的价值,也看到了援疆的意义。


虽然远离家乡,但尹真祯一直被信任所温暖,在她看来她为患者只做了应该做的,但患者却总是万分感激。不仅是患者,她还从陌生人身上收获了信任,有一次尹真祯在和田市玉泉湖公园散步,有一个小孩对着她叫了声“姐姐好”,把她吓了一跳,结果那个孩子向她鞠了一躬就跑了,那种质朴和热情让她久久难忘。


尹真祯说:“来到和田,我走出了原有的圈子,看到这儿有这么多人需要我的帮助时,我决心在援疆期间为当地人民留下更多带不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