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宣教

康复护理知识

放血疗法

作者:张军 来源: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发布时间:2019-11-25
字号: + - 14


血疗法是针灸的外治疗法当中的一种,是通过临床验证的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医疗历史上大都有所谓的放血疗法。而在我们中医界,尤其是针灸这个行业里边,放血疗法还是非常常用的一种外治法,临床应用广泛。



中医的放血疗法,又称 “针刺放血疗法”,是以针刺入一定的部位、腧穴或者小的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时,先行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速刺速出,针刺入一般不宜过深。根据疾病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部位,从而决定针具、放血量及放血方法。



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现在的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临床应用和百姓大众的自我治疗方式。



放血疗法具有简单方便、副作用少、疗效快、成本低的优点,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常常使用放血治疗会起到峰回路转的功效,对于一些急性病症,如高热、疼痛等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放血疗法的优点:



1.放血疗法的适应症很广,可用于内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及其他各科疾病,其中对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有奇特的效果。



①内科疾病:感冒、咳嗽、哮喘、失眠、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症、眩晕、中暑、中风、肥胖、糖尿病、耳聋、泌尿系统疾病、呕吐、打嗝、腹泻、腹痛、痛风、手指麻木等;



②皮肤科、外科疾病:疔、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疣、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黄褐斑、粉刺、斑秃、静脉曲张、冻疮等;



③骨科疾病:颈椎病、腰痛病、腰椎病、腰扭伤、肩周炎、足跟痛、骨质增生、软组织挫伤、踝关节扭伤、网球肘、骨性关节炎等;



④妇科疾病:痛经、白带异常、经前期综合症、产后乳房胀痛等;



⑤儿科疾病:感冒、肺炎喘咳、消化不良、厌食、遗尿、夜啼等;



⑥五官科疾病:视疲劳、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牙痛、鼻炎、面瘫;



⑦男科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2.放血疗法奏效快,疗效显著。



3.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放血疗法方法痛苦小,能免去患者的精神负担,不需服药、注射,对那些怕打针吃药及不能服药的患者尤其适宜。



但也要注意放血疗法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3.传染病患者不宜用本疗法。



4.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取得患者配合。



5.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6.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7.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放血疗法也在不断发展,在临床中发挥其特有的临床奇效,改善和治愈患者的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放血疗法毕竟是有创操作,存在诱发血栓、增加感染、失血过多等潜在风险,因其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的优点,容易被非正规医疗途径滥用,因此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盲目进行治疗,以达到安全有效治疗。



文/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