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
小汤山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一改往日建筑的单调,采用了五种明亮色彩,加入醒目的数字标识,病区一共分为10栋,西侧为单数1、3、5、7、9栋,东侧为双数2、4、6、8、10栋,还特别设计了隐形窗户、阳关连廊、一区一天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文精神,为入住人员营造出“家”的氛围。在规范、科学的治疗和护理之余,针对“特殊客人”的特点,提供扫码购物、在线点餐服务,随时下单,零接触直达病房。引入音乐疗法,帮助舒缓压力。可视对讲,隔离距离不隔离爱。一句“欢迎回家”,暖了归国人员的心。
2020年3月16日正式启用,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待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的治疗。4月28日确诊患者清零,共运行44天,累计筛查2175人,日最大筛查量达394人,共确诊54人,疑似27人,实现了“0漏检、0死亡、医务人员0感染”的目标。在距离2003年抗击“非典”的17年后,再启用“小汤山”,给了首都人民信心,再次验证了英勇无畏、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吃苦奉献的“小汤山精神”,也再次创造了“小汤山奇迹”。
2022年4月下旬,为做好无症状及轻型感染者的集中收治,北京市决定将小汤山“健康驿站”转换为方舱医院。经过3天的紧急提升改造,于4月底实现功能快速转换,成为本市第一个轻症方舱,具备9个隔离单元、1200张床位的保障能力。5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凌晨4时7分收治第一例新冠阳性感染者,截至7月9日,共运行70天,接收新冠患者1130例。11月,北京疫情形势严峻,小汤山方舱医院再次启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截至12月22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全部隔离人员清空,共运行48天,接收新冠患者3067例。2022年的两次开舱,共收治新冠患者4197例,其中年龄最大97岁,最小3个月。
(最后两位患者出院)
方舱医院实施“以院包区”的医护人员调配方案和“压茬管理”的管理理念,弘扬“同舟共济”的方舱文化,各医院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坚守一线,携手抗疫,再次生动体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上一篇: 小汤山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