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糖尿病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暨“自然医学健康科普公益行”活动成功举办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病后往往需要终生服药。自然医学包括许多方面,非药物疗法对应的是“理、法、方、药”中的“药”,规避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健康中国离不开每个人的健康。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全民健康。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积极推动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自然医学健康科普公益行”活动已在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成立大会上宣布正式启动。
基于上述背景,为整合、研讨、论证、优选糖尿病非药物疗法的相关内容和方式方法,服务国家、政府、社会、行业、会员,惠及行业和糖尿病患者,2024年6月15-16日,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在江苏省茅山联合主办了糖尿病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暨“自然医学健康科普公益行”活动,主题为“以研讨为媒,广交学友,学科交叉,广泛交流,维护健康,提高素质。自然疗法能力建设提升,促进各自健康素质提高”。
本次研讨会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搭建科学家、行业从业人员、公众大家之间交流、研讨、合作、发展的平台,把为分会会员服务真正做到实处,提供个性化、全程精准服务。给参加者和会员提供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建立联系、孵化选题的机会,充分交流。使会员跨学科横向交流,从中获得本学科、本专业之外的各种信息,以改善知识结构,寻找灵感,任何专业的参加者都受益,促进各自的学习和工作。研讨会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汇聚了中西医各自特点,取长补短,发展了自然医学。参会者为专家学者、行业大咖,交流观点,观点百花齐放,碰撞思想,学术百家争鸣,现场活跃,每个人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真正达到了学术研讨的目的,为糖尿病非药物疗法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参会者反馈均受益颇丰。
糖尿病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以建设自然疗法师队伍、提升自然疗法能力为重点,从学习理论知识、探讨行业现状、找准工作方向三个层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临床研究与转化、产学研一体化,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经验交流、实践演练、研学的模式,与会员讨论、交流。专家学者及其他与会者就糖尿病非药物疗法的相关情况进行讨论、论证。还安排了自然医学与农业融合的实践活动。
“自然医学健康科普公益行”——走进康养基地(茅山行)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自然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传统药物临床评价学会(ICESTM,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号1445493-6)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五届理事(自然医学分会、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分会、营养代谢分会三个分会创会副会长),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副研究员、原科研处处长杨师作为特邀嘉宾抛砖引玉,系统、全面、概述了自然医学,做了题为“自然医学引领维护健康未来发展的方向”的主题报告,开启了“自然医学健康科普公益行”——走进康养基地(茅山行)。
“自然医学健康科普公益行”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有医学各专业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珠江三角&长江三角校友联谊会成员,以及糖尿病患者适用的食品、食疗、特膳食品、保健品、药膳、特医食品、防治器械等非药物疗法的有关负责人,健康管理机构负责人,科技成果转化从业人员,自然医学分会会员,患者、患者家属等一百余人参加。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会长朱江华出席致辞并总结,副会长廖芯标博士主持了分组研讨,副会长王立明、苟娅琼、申河,分会常委黄伟,孟河文化研究会会长蒋忠玉等领导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