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汤医新闻】锚定健康坐标画蓝图,共赴自然医学新纪元——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
为深化推进自然医学的创新发展,不断开拓健康领域的前沿方向,完善全民健康生态系统建设,同时强化自然医学领域的学术互动与产业协作,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2025年4月25日,以“弘自然之道,启健康新程”为主题的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小汤山医院B区报告厅召开。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会长助理,秘书处兼融媒体部主任章翌、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书记张金霞、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朱江华、国际自然医学论坛组织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自然医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师、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康晓平、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委员,超声科主任刘春香出席会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安定医院及自然医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医疗机构代表、健康产业精英及媒体朋友100余人共同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
主持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副秘书长董旭超
章翌主任对自然医学分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在构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以及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号召全体会员通力合作,持续开拓创新,为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会长助理章翌致辞
朱江华主委对自然医学分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他指出,自然医学分会自创立以来始终恪守"弘自然之道,佑生命之光"的使命担当,以整合性思维为纲,以创新驱动为要,深耕自然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致力于构建自然医学领域“科学家、企业家、公众大家”三者紧密结合及‘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专业培训、咨询服务、制定团标、书刊编辑、平台建设、协同创新十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自然医学分会将继续加强内部建设,深化科研探索,并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致力于推动自然医学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医康养模式,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自然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朱江华作工作报告
会上为新增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顾问、智库专家及自然医学分会各分部负责任人颁发了聘书,为新增自然医学分会会员单位——北京臻型文化有限公司授牌。
聘书颁发仪式
会员单位
自然医学促进人民健康主题讲座
主持人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十五病房副主任,主任医师、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林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党总支书记,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挂职)邹斌在《慢病防控:大挑战与小实践》专题报告中,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实例,全面剖析了慢病防控的系统性挑战与创造性实践。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社会快速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亟须通过创新性整合自然医学疗法与慢病管理模式来应对挑战。报告通过系统阐述认知重构、系统挑战及范式创新这三大核心命题,深入剖析了当前慢性病防控领域的关键问题。邹书记强调慢性病防控应注重阴阳平衡、天人相应的传统医学理念,结合非药物干预和自然疗法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慢性病防控体系注入创新动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党总支书记邹斌作主题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彭勇在《茶饮与健康》中全面介绍了茶饮在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指出饮茶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有关。从茶的起源与传播切入,详细梳理了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地位与发展现状,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分析了茶饮尤其是别样茶(非山茶属植物制成的茶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机制,通过深入探究别样茶的种类、化学成分及其独特功效,有力促进了茶产业与健康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为慢性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主任彭勇作主题报告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路江浩研究员在《源于自然的益生菌发酵与健康》主题报告中,系统阐释了益生菌发酵技术的创新突破及其在健康领域的转化应用,强调了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升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以及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潜在益处。其研究有力证实,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益生菌发酵食品,在显著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同时,还在免疫调控、代谢平衡调节以及神经递质平衡等多个维度上,展现出显著且独特的健康增益效应。基于实证研究成果前瞻性提出,天然源益生菌发酵技术有望通过靶向菌群调节机制,发展为现代预防医学体系中具有应用前景的创新解决方案。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路江浩作主题报告
自然医学健康发展融合主题报告
主持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教育处处长、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鹏
北京七通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院长何松繁提出“人类医学未来必将走向融合”,何院长基于全球疾病谱系的演变规律,深刻剖析了慢性疾病流行的社会生态因素与分子生物学深层机制。针对现行医疗模式应对复杂健康问题的局限性,用“七通医学理论”作为应对之道,以“无痛无创自然生态”为终极追求的医学理念诞生。何院长强调,多学科融合将推动无创技术渗透全周期健康管理,成为守护健康核心力量,积极倡导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北京七通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院长何松繁作主题报告
上海常城健康管理公司董事长申河分享了“六养合一,健康百岁”健康养老模式,通过“医养、食养、耕养、旅养、娱养、住养”六大维度,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预防、调理、康养”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候鸟旅居康养”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结合气候适配、健康管理、旅居度假等多维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旨在提升其生活质量并助力健康长寿,为全周期健康管理领域注入崭新思维。
上海常城健康管理公司董事长申河作主题报告
杭州益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芯标展示了“体检中心整合健康管理服务运营模式创新实践”,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精准预约,AI营销工具进行本地流量转化,创新业务体系突破行业瓶颈,重构了传统体检的服务边界。通过“预防-筛查-干预-追踪”的闭环重构方案,强调数据驱动和中西医协同特色,借助“三位一体”架构和三大实战模块的应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打通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杭州益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芯标作主题报告
自然医学促进人民健康项目发布
主持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工会副主席,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常务委员陈皞
北京小汤山医院胡华刚团队领衔开展的"高原短期健康干预计划"项目正式发布。该研究通过构建高原低氧环境干预模型,开创性地探索特殊地理环境对平原地区肥胖青少年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及认知能力的调节机制。作为国内首个高原环境健康干预实证研究项目,其创新性引入海拔梯度适应性训练与认知行为矫正方案,将为青少年健康管理领域开拓"环境、生理、心理"协同干预的新路径。
北京小汤山医院胡华刚作主题报告
高原康养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发布,该计划通过整合科技、医疗、生态保护及旅游等领域的全产业链资源,为高原区域创造全新发展机遇。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人民康养智库主任张伟在发布会上系统解读了"人民康养"品牌内涵,强调其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核心康养平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服务功能与行业引领作用。他详细介绍了年度人民康养大会的筹备进展及对产业升级的催化效应,同时,紧密结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深入剖析银发经济在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路径,助力实现居民收入提升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人民康养智库主任张伟作主题报告
闭幕式
本次年度盛会依托创新成果展示、战略合作签约及发展路径研讨,不仅为自然医学领域注入强劲发展动能,更为全民健康事业开拓出多维发展空间。2025年,分会将以科研突破为强劲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行动导向,双轮并驱,推动自然医学攀登'学术高峰',并深耕于'服务基层',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自然健康动能,在促进医疗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着力构建新型医患互动模式,推动绿色医疗理念落地实施,切实提升民众就医体验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文/自然医学分会秘书处 张有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