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汤医新闻】运动功能重建进行时:病区手工课,把康复“玩”出温暖感
运动功能重建进行时
每周四下午的16:00,医院的温馨角落便褪去往日的沉静,在医院的B区一层患者活动中心,逐渐响起细碎的笑声与纸张翻动的轻响。这里正开启一场特殊的“康复课”——超轻黏土与折纸手工活动,参与其中的,有因脑梗导致手部协调性受损的大叔,有术后需恢复关节活动度的阿姨,还有在康复训练中略显疲惫的年轻人。这场持续一小时的手工时光,以创意为笔,以坚持为墨,在患者的运动功能重建之路上,绘就了温暖的图景。
超轻黏土区:热闹的“康复训练场”
高护士正指导脑梗术后的张大叔——他右手轻微痉挛,捏黏土时手指不听使唤。“您先用掌心按压蓝色黏土,再用左手辅助右手搓圆。”她一边说,一边轻托张大叔手腕调整发力角度。起初黏土反复变形,张大叔额角渗汗仍未停手,十几分钟后,一个轮廓清晰的“小苹果”终于成型。“没想到我还能捏出来!”他举着作品满眼惊喜,“右手腕活动得更顺了,也不酸了。”一旁两位阿姨合作捏“多肉盆栽”,捏叶片练指尖力量,塑形转动活动腕关节,每一次揉捏都是对运动功能的“充电”。
折纸区:细腻的“康复密码”
闫护士分步教折千纸鹤:“对折成三角形,边角对齐,能锻炼手眼协调。”72岁的刘爷爷因膝关节置换术后少动,情绪低落,正专注跟着学。陈护士帮他调整折纸角度:“您看,这步折完翅膀就出来了。”刘爷爷看着成型的千纸鹤,嘴角扬起:“好多年没折过,手指头灵活多了,心里也敞亮了。”他还把千纸鹤送给小患者,手工品成了温暖纽带。
“这些手工活动,是运动功能重建的‘辅助课堂’”,护士长看着患者们投入的模样,语气格外认真,“超轻黏土的揉捏、塑形,能针对性锻炼手部小肌肉群和关节活动度;折纸的翻折、按压、对齐,能提升手眼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患者在创作中能获得成就感,减少因康复缓慢带来的焦虑,这对身心康复都至关重要”。
下午17:00,活动接近尾声。患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憨态可掬的黏土小熊、色彩鲜艳的折纸花朵、串成风铃的千纸鹤……大家互相欣赏、交流技巧,温馨的氛围在角落蔓延。这些小小的手工品,不仅是患者运动功能逐步恢复的见证,更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用爱与专业织就的温情纽带。
在重建与康复的漫长历程里,每一次指尖的舞动,都是向着健康迈进的坚定脚步;每一次温暖的陪伴,都是驱散病痛阴霾的阳光。未来,科室会继续优化活动内容,让更多患者在康复之路上走得更稳、更有力量,让这份手工时光里的温暖与希望,照亮每一段康复旅程。
文/运动功能重建病区 刘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