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大暑节气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调理
大暑节气,宜多吃些燥湿健脾的食物。大暑时节外湿偏重,宜造成脾胃气机停滞,运行不畅,故健脾化湿为第一要务。宜多食各类谷物、莲子、山药、薏米、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化湿之物。牛奶和性凉性平的肉类如鸭肉、鸽肉、甲鱼等也是此时节适宜佳品。
大暑节气,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进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2. 注意起居
大暑时节,炎热达到高峰。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要太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开始入睡,睡前不要剧烈运动。睡觉时,室温要适宜,空调不可过凉,不要把电扇放在床边对着人吹。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中医指出:“夏夜避风如避箭”,夏季虽热,但仍阴气逼人,下半夜风也很凉,尤其在室内过道的风力比较大,而夏季人体皮肤毛孔开泄,人睡之后,肌体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风邪的侵袭。
大暑节气,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红外线最强的时候。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并可致皮肤癌。而长时间照射红外线,可使颅内温度上升,脑膜出现炎症,发生日射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运动。另外,大暑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桑拿天”尽量少出门、少活动,防止感受湿邪。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散步是比较好的健身方式。
3. 情绪调整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不适,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平心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