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中医康复】春季我们该如何专业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大家都学过古文,猜猜是什么意思呢?
翻译一下:
1.春季的三个月(立春至立夏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2.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心情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3.不要滥行杀伐,多给予,少夺取,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4.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依据中医五行学说,春为木性,五色为青,五味为酸,五化为生,五气为风,五脏为肝,五官为目,所以春天最容易出现肝胆问题。
木作为五行之一,其特性是“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义。木代表生长力量的性能,标志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肝作为五脏之一,肝的生理特性是:
1.喜条达而恶抑郁;
2.肝为刚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故被称为“将军之官”。肝气与春气相通应,是说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吹生了万物,但风也是致病的首要因素,“风者,百病之长也”,一旦受风邪就会出现头疼、肩背疼、感冒鼻塞、风疹、皮肤瘙痒等症。
中医则认为肝虚者,筋急也(筋硬拉不开);皮枯者,肝热也(皮肤干枯);肌肉斑点者,肝风也(长斑);人之色青者,肝盛也(脸色青);人好食酸味者,肝不足也(爱吃酸);人之发枯者,肝伤也(头发干枯),除此之外,眼干、眼涩、眼疲劳、迎风流泪也多与肝气不足有关。
所以春季需防风邪伤体,春捂秋冻即为此理;亦需调摄情绪,杜绝熬夜以养肝胆。
因此,春季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那我们在春季该如何专业养生呢?
春季养肝药膳选择的主要原则是“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针对这一食养原则,在饮食上自然也要精挑细选。
1、清肝疏肝食养
对肝火旺,可以挑选一些具有清肝疏肝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荠菜、荸荠等。
(1)芹菜粥
芹菜150克,粳米100克,将芹菜连根洗净,加水熬煮,取汁与粳米同煮粥服用。
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上火头痛、眩晕目赤,有此类不适的人群常吃些芹菜粥,对调养肝脏、减少烦躁有一定好处。
(2)荠菜粥
将粳米100克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煮沸,再将洗净的100克荠菜切碎,放入粳米锅内,同煮成粥。
荠菜粥味道甘美、健胃消食。春天有很多野菜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荠菜就是一道味道清香鲜美的菜肴。荠菜古称“护生草”,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2、减酸增甘
《千金要方》中说:“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酸入肝,食酸有助肝之功,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此时使用无异于火上浇油,否则肝气过旺,会乘脾犯胃,致使脾胃虚弱,故当省之,而甘入脾,脾胃旺盛则可反克肝气,使其不至于过旺。如枸杞子、猪肝、山药、土豆、黑木耳、扁豆、香菇等。
3、调整起居、调养情志
人们在春天易因肝功能失调而导致情绪低落或抑郁。所以,应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调畅情志。
(1)早睡早起养肝血:进入春季,白昼的时间逐渐增加,夜晚的时间不断减少。生活作息应当顺应自然规律,适宜早睡早起。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按时就寝、睡眠充足是养肝血的最好办法。不要因为天气好了就熬夜加班、通宵玩乐等。太晚入睡容易导致肝火旺,春季尤其提倡在晚上11时前睡觉,避免熬夜。
此外,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伸个懒腰,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2)宜穿宽松衣服: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心情愉快,胸怀开畅。
(3)春游踏青:春天去听音乐会、看戏剧、郊游、晨练、远足、与朋友倾诉等活动,可疏肝理气,调养情志,将胸中的郁闷之气排出,使肝气舒畅;另外多运动可以借助春天升发的特性升发阳气。
(4)多怀感恩之心:多付出,不要斤斤计较。 坏情绪出现时要积极地自我警醒,然后主动出击,控制不住愤怒的时候就出去运动一下,焦虑抑郁时先深呼吸,千万别让坏情绪有机会伤害自己!
文/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