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健康科普

秋冬季如何让心脑血管疾病远离

作者:马艳玲 来源:心肺重症康复      浏览次数:
字号:+-14

  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受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持续在高位运行。

5.jpg

  心脑血管疾病定义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和出血性的疾病。据有关医疗部门调查统计: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三大特点。

  秋冬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原因

6.jpg

  1.血液粘度升高,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2.血管收缩,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哪些人群应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7.jpg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引起警惕。

  2.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还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

  3.过度饮食人群。吃得多,摄入的热量就多,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就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秋冬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注意科学合理安排生活

  秋冬季早晚温差很大,不应太早锻炼,合理安排运动和控制好运动量。最好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段锻炼,因为早晨室外气温低,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机会。冬季注意保暖,不熬夜,保证睡眠,同时不可以过度劳累,要劳逸结合。清晨醒后慢起床,因清晨人体的血管调节能力较差,如果骤然起床可导致血压升高或供血不足,清晨醒来后应当先躺一会儿,然后再慢慢起床。

  2、注意合理膳食

  注意饮食调节,我们都知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清淡饮食,特别是限盐,包括戒烟、戒酒、应多吃鱼类、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控制情绪,避免疲劳

  精神紧张、忧虑、悲伤、烦恼、焦虑等异常情绪和过度疲劳,都会引起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再加上寒冷的作用,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4、按时按量服药、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需要一如既往地服用药物,并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如果不达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量。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病史者,要格外注意,经常体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