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搜狐:中医医生:戴着口罩也会被艾灸味熏得泪流满面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10-10
字号: + - 14


  体验一:



  岗位:小汤山医院中医针灸治疗



  刺激:8平米小屋艾灸味呛人



  一间不足8平米的小屋里交错摆放着4张床,留下的人可以活动或者站立的地方实在有限,更夸张的是,尽管换气的风扇在墙角一隅转个不停,但点燃的艾灸不断散发出的呛鼻的气味还是让初来乍到的人觉得难受憋闷。



  这,就是尹真祯的工作环境,也是她用心守护的一方天地。



  早上9:40分,常年腰腿疼痛的老王又来到了这间治疗室,因接受了肺癌手术切除,常年接受艾灸治疗让他全身都舒服了许多。“烫的话您说一声”,见老王平躺在床上已经昏昏欲睡,胸上顶着的艾灸盒释放的温度已经让他全身放松且舒服,真祯边提醒边熟练的点燃一根艾灸条,在空中绕转了几圈待端部充分吸热后,将艾灸条放在老王左腿的足三里穴位处。




2



  要避免烫伤皮肤,又要让热度充分渗透近皮肤里,真祯将艾灸条举着保持与穴位2公分左右的距离,时而晃动艾灸条。8分钟后,见穴位处的皮肤已经变得红润起来,她随即将艾灸条拉远一些,“红润为度,在灸的时候要时刻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一旦变得红润说明药效已经透过表皮,渗透进了肌肉”,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的真祯不仅动作娴熟,介绍起来也头头是道。



  20分钟的时间记者的眼睛就已经被浓烈的艾灸味道呛的难受,问及真祯是怎么忍受是否有小妙招时,她摇摇头表示,这种味道自己已经习惯了,有的时候戴着口罩眼睛都会被熏得直流眼泪,但一个穴位的灸要保证出现红润才有效,所以,四肢的穴位必须要手持艾灸条近乎雕塑的保持一个动作才可以,“如果熏的实在受不了时,就让学生来换一下,自己出去透口气再回来”。



  而就在这间小屋里,三或者四个人同时做艾灸的情形并不鲜见,四根艾灸条同时燃起时再加上艾灸盒的威力,想想灸让人“挺崩溃”,有的患者都呛的受不了,真祯会将患者的艾灸时间尽量错开,减少患者的口鼻之痛,但自己却逃不掉,为了避免同屋居住的舍友们难以接受这种味道,她只得勤换衣服减少身上的味道。



  浓烈刺鼻的艾灸味,已经成了真祯生活的一部分,逃不掉,也没想过要逃。



  精准:偏瘫女子初次针灸须轻泻



  其实,尹真祯的title是针灸治疗专家,但因为医院的中医大夫只有5个,除了两个按摩医生外,其他三人虽然叫中医针灸师,但实际上包圆了针灸、艾灸、拔罐三大类需求的患者。



  因为人手实在有限,但前来就诊的需求却逐年增多,真祯只得忙里偷忙,经常这边的艾灸还没完,那边的针灸病人已经进了诊室,这种情况下,她只得让实习学生替自己举一会艾灸条,然后奔到另一间诊室问诊。



  这不,在老王的艾灸还没结束时,一名青年女子就在母亲的搀扶下走进了真祯的针灸室,因为煤气中毒,姑娘接受了开颅手术,左半边身子都不太听使唤了,因此试图进行针灸康复。姑娘是第一次来做治疗,真祯先给她进行了仔细的问诊,“手指张开,握拳”“胳膊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在观察患者的活动中,真祯已经做出了初步判断——患者由于大脑缺氧造成了脑损伤,针灸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已经偏袒的身体知觉,减缓畏缩进程。



  这就要疏通经络,因为姑娘刚刚接受了手术,本就瘦弱的身子变得很虚弱,因此在扎针的手法上要选择“泻法”,但不能重泻。



  阴陵泉、曲池、合谷、三阴交……拿着针的手在瞄准穴位后,下压至皮肤,随即扎入,在扎入皮肤的过程中或将针旋转而进,或半提起后而进,或将已入皮肤的针推向前方,或后拉,不同部位手法不一。像多数人一样,姑娘对针灸有些敏感和惧怕,真祯遂降低力度,轻柔式扎进,“第一次的患者往往对扎针有些许恐惧和不了解,所以力度一定要轻,不然第一次就下手重的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真祯格外了解患者的心理。



  在她看来,许多偏瘫患者都急于恢复身体运动功能,但如果单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话,效果会很差,往往会错失康复良机,最好同步进行针灸调理治疗。



  三五分钟后,姑娘全身就已经针林密布,上肢12根,下肢6根,情绪也缓和了许多,趴在治疗床上安静的休息。真祯却不得闲,隔壁的老王还在等着她,40分钟的艾灸治疗还没有结束。



  经年累月的艾灸和拔罐治疗让老王身体恢复了不少,也对真祯格外信任和依赖,艾灸后,老王又做起了拔罐,满满的13个玻璃罐吸附在后背上后,老王的电话响起了,“真祯你帮我接一下吧”,在老王眼里,真祯不仅是自己的私人医生,手法炉火纯青,更是自己的好朋友,完全了解和信任的小伙伴。



  欣慰:患者疼痛减轻时最欣慰



  短暂的午休时间,真祯也要参加医院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周末的休息时间也多被用于参加各类培训班。这个80后的姑娘深知祖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自己只是一个海边捡石头的小孩,浩瀚的文化宝库还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探索,家里有一个大夫是一家人的骄傲,全家生病都不用担心,“这是个奉献的岗位,很累,目前的价值还得不到体现,但看到瘫痪的病人能站起来了,偏瘫的病人能好一些,腰腿疼痛的患者疼痛感减轻了的时候,都会让我忘记一切劳累和辛苦,只觉得欣慰”。



  因为常年埋头于工作和学习,个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真祯对此有些许苦恼,看着自己的同龄人都当了爹妈,自己却还孑然一身感到孤独是难免的。她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意中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有个人关心、照顾自己。



  心愿:希望中医诊疗价格体系与时俱进



  真祯认为,目前的医疗价格完全不能体现中医医生的劳动价值,扎针每次4块钱,拔罐每次3块钱(是每次而不是每根或者每个罐),基本没有哪个患者是扎一根针或者拔一个罐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在当下逐年飙涨的物价环境中,4块钱的价格甚至不够买一瓶饮料。既体现不出医生的劳动价值,也体现不出医生的头脑价值,“针灸,中医硕士博士动手扎是4块,记者来扎也是4块,但效果不用说,肯定是前者信得过吧,但针灸只是把针扎进去这么简单么?当然不是,还需要辨证论治,不同的人需要扎哪个穴位,用哪种方法来扎,这里边学问大了,但体现在价格上就是4块钱,更可笑的是,消耗的酒精和棉签的费用还要从这4块钱里扣”。



  真祯希望,目前的中医价格体系能更合理些,更能体现医务人员价值一些,毕竟现行的收费标准是20多年前制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