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搜狐:语言康复训练师:重复与枯燥 却让患者重燃生之希望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10-10
字号: + - 14


  体验二



  岗位:小汤山医院语言康复治疗师



  作为小汤山医院唯一的一名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师,毕瑞霞每天从早上7:30起要对10余名患者进行“b,p,m,f”的语言训练,一遍遍的枯燥重复的练习在她看来却饱含生机——微弱的进步就会给患者从新来过的生命勇气。

信念:边纠正边记录不气馁不放弃

  “抬头,再抬高一点,发‘啊~’,前胸有没有感觉?”,毕瑞霞一手扶在张凤美(化名)的后背,提醒她把背稍微挺直一些,另一手放在她的胸口处,指引她感受发出气流时这个部位的变化。发生在小汤山医院语言康复训练室的这一幕并非话剧演员在联系发音,而是对脑部受损导致构音障碍的患者一次咿呀学语的日常训练。



  半年前的一起车祸导致张凤美遭受了严重的脑外伤,颅内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因为口齿不清,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人能听懂,不仅严重影响了日常交流,她的脾气也因此变得焦躁起来,接受专业的语言康复训练进行从零开始的恢复是她重回社会的唯一方法。



  “来,跟着节拍器的节奏,舌头左右、上下各动15次”,和4个月前刚入院时相比,张凤美如今的舌头已经活动自如,简单的话语也能说个7分清楚了。看到她舌头灵活的上下晃动,毕瑞霞也感到些许欣慰。



  “七夕,看我的嘴形,七~,牙齿闭紧,舌头顶住牙”训练中,毕瑞霞会边纠正患者的发音,边用纸和笔记录下发音严重混沌的音节,一遍遍的重复示范,直到对方照猫画虎有了点正确的味道为止,毕竟患者是有咽喉舌部位的构音障碍,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对于康复训练难度很大,即恢复的几率很渺茫的患者,毕瑞霞也一一悉心指导,一遍遍认真重复,手把手的让患者感受气流在身体内的变化和震动,她知道,每一名患者都有着强烈的康复意愿,自己必须做到不气馁、不放弃,对每一名患者,每一次康复都葆有第一天上岗时的热情和耐心。



  坚忍:一天训练12名患者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半个小时的训练结束后,毕瑞霞还给张凤美布置了作业,“回去后要练习站起来,练习呼吸,看,像我这样~”,说着她演示起来,双手扶住膝盖,腰腿绷直用力,往下按膝盖的同时发“啊”的声音。



  张凤美看得认真,临别时高兴得像个小姑娘似的和毕瑞霞说“拜拜”。



  尽管每次课程结束时,患者都意犹未尽,想要毕瑞霞再多指导一会,但为保证康复训练的效果,每次训练只定为30分钟。“半个小时的训练下来,我都口干舌燥的,现在每天的训练都安排的满当当,有12个患者等着康复,为了让患者多一分钟训练时间,从一个病房到另一个病房再到康复室我都是小跑着,半天下来一口水都来不及喝”,这个86年的姑娘竟是笑着说出这番话的,为了给更多患者做康复,她每天比上班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医院,7:30就正式进入病房指导患者发音了。



  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有时候,重复的是一个简短的“啊”字,有时重复的是一个正常人再也熟悉不过的词语,有时则是重复念一个绕口令、一篇小文章,但在毕瑞霞看来每一次的重复都是帮助患者重拾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的砝码,无数次的重复注定会通向成功。



  幸福:鼻饲患者康复后吃6根火腿肠



  毕瑞霞的患者中,多是因为脑中风、脑出血、脑卒中等所有脑部受损导致的吞咽障碍、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口吃不清,甚至不能发声,不能自主进食,喝水都外流。虽然工作年头不长,但哪些患者需要接受哪种类型的康复训练,训练重点和关键环节她却门儿清,“吞咽障碍分两种,真性脊髓麻痹康复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是假性脊髓麻痹则好些,只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使他的舌部、面部、咽部、舌根等部位都接受了刺激,鼻饲患者进食黑芝麻糊这类的糊状食物使没有问题的”。



  毕瑞霞知道,像以往一样正常进食、正常说话是很多瘫痪在床和不能直立行走的患者的最为迫切的愿望,毕竟与其他肢体功能康复相比,语言康复是最为基本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因此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毕业后她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成为一名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师。



  患者每一次的点滴进步都让毕瑞霞欣喜不已,一个患者因为脑出血导致气管切开,只能用鼻饲进流食,毕瑞霞悉心的对他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不到两个月,患者就可以吃疙瘩汤了,又过了不久,咽喉部康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火腿肠都能吃了,“他就一口气吃了6根火腿肠,毕竟8个月的流食可把老人憋坏了”,谈及患者奇迹般的康复效果,毕瑞霞的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意。



  心愿:引进造影仪辨明症结位置



  日常忙碌的工作之余,毕瑞霞经常买些语言康复方面的书籍来看,毕竟,那些多在工作日召开的培训班对她来说是“奢侈的”,医院太多的患者等着她,实在分身乏术,请一天假就会让10多名患者错失了练习机会,她不能接受。



  通过分秒必争的自学和网上搜索最先进的语言康复训练进展,她发现,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一种造影设备,可以通过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检查找出是哪里出现的问题,是确诊的金标准。她希望,医院里也能引进这样的设备,无疑将可以对不同部位受损的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