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李净:令我钦佩的语言康复治疗师
中国政法大学 李净
根据民进北京市委的要求我参加了2014年“相约守护”医患互换体验活动,选择的体验岗位为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师毕瑞霞的助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对这个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千年温泉古镇小汤山,是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体验示范基地、北京市干部保健基地、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北京市属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单位、昌平区新农合定点单位、工伤康复机构,一直致力于康复医疗、健康管理、健康疗养事业,并逐步形成了以康复医疗、健康管理为主要特色的医院慕名已久。而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没有任何了解。
按照约定我提前30分钟到达了医院,先在这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医院参观了一番,这里不仅有清康熙年间修建的温泉浴室遗址、当年清朝修建行宫时开挖的一座人工湖,还有现在唯一还保留着民国副总统徐建业为其题写的“汤山别嶪”的石刻,确实是一个康复的好地方,与医院外部道路的狭窄和脏乱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后在医院党办张大同主任的陪同下,在病房见到了此次体验的主人公毕瑞霞医生,令我吃惊的是她如此的年轻,年仅20余岁的80后女语言康复治疗师。
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主要有四种:失语症、吞咽障碍、构音障碍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语言障碍。我见到的第一位病人就是因为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和失语症的30余岁的小伙子,口语表达和患者的饮食出现障碍,对病人的训练包括呼吸运动训练、颊部运动训练、舌的运动训练、唇的运动训练、腭的运动训练等。给我印象深刻的病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主要进行的是语言记忆训练。首先出示一系列图片逐一问“这是什么?”当患者答不出或答错时,用词头音或描述物品的用途以提示。再用图片描述每一张图片中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再对患者提问,患者只需答“对”或“不对”;然后对患者进行口头提问,让患者回答“对”或“不对”;最后大声讲故事,每个故事6~8句话,根据故事的突出点让患者回答“对”或“不对”;根据记忆复述句子。从早上7:30整个上午毕大夫共接待了6位病人,每个病人治疗30分钟,因为其中的5位病人无法到专门的治疗室进行治疗,大夫要穿梭在几个病区到病房去进行康复训练治疗。为了节省时间,按时给病人治疗,整个上午毕大夫没喝一口水,没上一次厕所。
因为病人特殊的病症大部分变得过度自尊、敏感,极度的恐惧、烦躁等,毕大夫一直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自始至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还要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将每天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告诉患者,并帮助他们学习、复述出对应的词语:吃饭、喝水、睡觉、起床等。
体验活动已经结束1个多月了,每每想起只有20多岁的毕大夫辛苦、忙碌的身影感触颇多,难于言表。欧美国家语言康复治疗大约起源于20世纪初,中国的语言康复治疗的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目前国际上语言治疗师的需求量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20名,美国言语听力协会(ASHA)现有会员120 000人,按国际标准推算中国大约需要语言治疗师26万名,可是目前中国的语言治疗师大约1000名,在水平和数量上远远不能适应大量语言障碍患者的需求。我国必须尽快加强专业语言康复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康复医院的周边环境改造和支持力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应从工作、培训、待遇、生活等方面多为医护人员着想,进一步发挥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投身医改的积极性。不断深化“双体验”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贤达、媒体记者及社区群众等多方人士参加体验活动,让社会不同阶层和更多百姓亲身体会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医患关系。
最后感谢民进北京市委、北京市卫生局和小汤山康复医院给我的这次体验机会,我也很愿意为改善、缓解目前的一些医疗问题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上一篇: 增进班子团结 推动医院发展——北京小汤山医院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 朱江华:就诊体验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