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知识
临终需要关怀吗?
最新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我国位列53名,比2015年的71名有所提高。死亡质量,其中一个核心指标就是人在离世前的痛苦程度。
伟大的作家巴金在1999年,因为肺部的严重感染,不得不把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经鼻插一根胃管维持生命,一直到2005年离世,6年中只有两次依靠轮椅下床活动,其它时间均在病床上度过。
巴金先生曾对女儿说:你不尊重我……
女儿说:怎么不尊重你啊……
先生说:不把我当人……
女儿说:我说了不算啊 ……
亲人们对他说,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能活下去,巴金不得不强打精神,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疗,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对他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面对不可治愈的疾病,当结局已不可改变,病人有不疼痛的权利。
临终关怀也称舒缓医疗、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姑息医学。目的,就是将患者的痛苦减到最低,在帮助患者减少身体病痛的同时平静他们的内心,最终帮助患者从容、有尊严地离去,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命质量。
安宁疗护不等于放弃治疗,而是通过提供对症支持治疗,为生命有限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程给予最温暖的照护。安宁疗护从身、心、社、灵四个方面提供主动、温和的人文关怀及服务,让患者少痛苦、有尊严的离开。死亡也是有温度的。
不仅是情感上的抚慰,更重要的是要去帮助病人解决好生死观,疾病观,健康观,不乱糟蹋自己的身体,同时知利害得失,也知进退收放,而不是永不言弃。
安宁疗护不是安乐死,不加速死亡,不提前结束生命。
每年十月份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
世卫组织提出的“缓和医疗”原则有三:1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2缓和医疗既不让末期病人等死,不建议他们在追求“治愈”和“好转”的虚假希望中苦苦挣扎,更不容许他们假“安乐”之名自杀,而是要在最小伤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让他们的最后时日尽量舒适、宁静和有尊严。3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不认同安乐死,而国际社会的尊严死是医生在充分控制生命末期患者痛苦症状,让其舒服,少痛苦和有尊严的前提下,让其在自然的状态下离开世界。
而家属应该做的:1.多陪伴,2.帮助病人实现愿望,3.帮助他们回顾以往的成就,4.了解病人的想法,他们希望在什么地方离开,以什么样的形象离开等等,5.道歉道谢道爱道别
希望我们都能够关心这个问题,能够了解到临终关怀很可能就发生在你自己的家,或者你的邻居,或者任何一个你的朋友,到那个时候一点准备都没有,会变得非常的忙乱。
如果能够平时就接触到一些临终关怀的了解,那么我们将来也许对于这种突发的事情都会去了解怎么样的让逝者能够备受哀荣,而且可以从容地走完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当然,让这样的过程成为一个优雅的离开,而且有尊严的谢幕。
卡曾斯说: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虽生犹死才是。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或许这才是真正爱他们的方式。
作者简介
综合内科(护理中心) 苏可
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内科常见病、老年科疾病以及安宁疗护。
出诊科室:内科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上一篇: 【康复园地】神奇五官望诊之眼诊篇
下一篇: “老四,回家也要坚持康复训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