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这份身体“保养手册”,请您查收!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份特殊的“保养手册”,它不与任何机械车辆有关,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密切联系——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与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接近5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约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而获得治愈机会的。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2月发布的我国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整体癌症粗发病率仍持续上升,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首位,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宫颈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靠前。因此,对恶性肿瘤进行科学有效的筛查与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肺癌:对于年龄> 40 岁,且至少合并以下 1 项危险因素者:(1)吸烟≥ 20 年包,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 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石棉、铍、铀和氡等职业暴露史者,(4)有肺癌家族史者,(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或多发结节)进行 LDCT复查,并建议专科医院进一步咨诊治。
乳腺癌:对于一般妇女,推荐从40 岁开始筛查,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性乳腺者推荐联合 B 超检查。对于高危女性:(1)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2)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女性,(3)有乳腺癌家族史,但尚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推荐每年进行1次行乳腺 X 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每年进行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
胃癌:对于年龄>40 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且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者,建议结合专科医师意见定期胃镜检查。
肝癌:对于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下列任一人群:(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2)有肝癌家族史者,(3)有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致肝硬化患者,(4)药物性肝损患者,(5)遗传性代谢病患者,(6)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推荐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 B 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1)45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2)40 岁以上有2周肛肠症状的人群,(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4)结直肠癌手术后的人群,(5)结直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6)有“(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推荐1~5人群从 45 岁开始,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查 , 每10年 1次肠镜直到75岁 ;76 -85岁体健、预期寿命在 10 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85岁以上者,不推荐继续筛查;对于符合第6 条者,推荐40 岁或更早开始,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或更短时间1次肠镜检查 ,并于专科进行风险评估和基因检测 。
宫颈癌:对于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筛查1次;30 - 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 3年无异常后每3 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大于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者,则结束筛查;若既往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者,再持续筛查2 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决定;既往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者,不需要检查。对于接种过 HPV疫苗的女性,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遵循特定年龄的筛查建议。
食管癌:对于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因素高危人群:(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2)有恶心、呕吐、腹痛、 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或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3)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或食管癌家族史。(4)有吸烟、重度饮酒、超重、喜食烫食或患头颈部和呼吸道鳞癌等;建议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1次,病理结果提示轻度异型增生者,每年1次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甲状腺癌:要同时进行甲状腺的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对于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建议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 腺、颈部和锁骨上)。对于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检查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和锁骨上)。高危人群包括:(1)年幼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或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2)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者,(3)甲状腺结节> 1 cm且结节生长迅速者,或结节>1 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者,或结节>1 cm同时颈部淋巴结肿大者,(4)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5)RET 基因突变者。
前列腺癌:对于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与年龄> 40岁且基线PSA>1 μg/L的男性,推荐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10年的男性开展基于 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 PSA 检测的终止时间;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筛查。
另外,所有的筛查之外,都需要我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远离吸烟饮酒,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和新鲜水果的摄入,避免高脂饮食,避免肥胖,放松心情,疏导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愉快,这些也是本“保养手册”中最重要的“条款”。
作者简介
综合内科 林小华
副主任医师,擅长常见实体肿瘤诊疗、癌痛治疗及安宁缓和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