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宣教

健康科普

二十四节气养生——处暑

作者:陈婷婷 来源: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发布时间:2021-01-11
字号: + - 14


  58.jpg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就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节气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早睡早起解秋乏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点前入睡最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中午可以小憩一会儿,养精蓄锐,下午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当中。

  2. 避免过早添衣物

  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所谓“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相反,如果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3. 多饮少言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季应肺,秋天天气干燥,燥邪最易伤及人体的肺脏,因此应多喝水以补充水分。可多次少饮,不要等到口渴再喝,这样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秋季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忌寒凉之饮。此外,每天不停地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注意“少言”。

  4. 少辛增酸以润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另外,秋季的养阴法则是“少辛增酸”,意思是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来收敛秋季过旺的肺气,如山楂、乌梅、葡萄等;少吃味辛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葱、姜、蒜等,因为味辛的食物具有发散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用少辛的方式可减少肺气的耗散。

  5. 多进行体育运动

  秋高气爽,是运动的最佳时节。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每次半小时左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可以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