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知识
【汤医科普】当心!膝盖换了新“零件”,回家躺着养?王阿姨的腿差点“报废”!
家住北京昌平的王阿姨(67岁),受够了多年膝关节炎的折磨,终于在某知名三甲医院换上了全新的“人工膝盖”!手术很成功,医生千叮万嘱:“回家后,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可王阿姨心里犯嘀咕:“手术都做完了,回家躺着养养不就得了?何必再折腾!” 于是,她婉拒了专业康复指导,直接回家开启了“静养模式”。
结果呢?两个月后……
膝盖疼? 一点没见好!
弯不了,伸不直? 成了“直棍腿”!
走路? 一瘸一拐像只企鹅
上厕所? 成了全家人的“大难题”!
王阿姨那个委屈啊,逢人就说:“这大夫是不是给我做坏了啊?!” 真相,真的如此吗?
一、手术成功≠万事大吉!康复才是“硬道理”!
别误会,膝关节置换手术是解决严重关节炎的“终极大招”,但它绝不是治疗的终点站!它更像是给你的“老破车”换了个新发动机。
手术做了什么? 精准替换了损坏的关节面(硬件修复)。
术没做什么? 你的肌肉力量、韧带柔韧性、关节活动能力(软件配套)——这些都需要靠康复训练一点点“唤醒”和“重建”!
黄金恢复期:术后1-3周!
这是防止关节“生锈卡死”、恢复功能最最关键的窗口期! 错过?代价巨大!
静养的“温柔陷阱”: 躺着不动看似舒服,后果却很可怕:
肌肉“饿瘦”了(萎缩) → 膝盖不稳更易伤。
伤口附近长“胶水”(瘢痕粘连) → 关节被“锁死”!
关节变“铁板”(僵硬) → 想动?动不了!
血管里还可能“结冰”(深静脉血栓) → 这个更危险!

二、王阿姨的“血泪”康复教训时间线
让我们看看拒绝康复后,王阿姨的膝盖经历了什么:
术后第1周: “疼!绝对不弯!” → 天天卧床,偶尔下地也像踩棉花。错过早期防粘连黄金时间!
术后第2周: 膝盖肿得像馒头,弯腿只能到 50度 (正常人轻松>90度),走路全靠拐杖撑。警报拉响!
术后第1个月: 弯腿只剩 30度!连坐马桶都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全靠家人连拖带抱。生活质量崩盘!
术后第2个月: 就医检查吓一跳!膝盖活动范围只剩下 20-40度 (健康膝盖能自如活动 0-120度 以上)!医生诊断:严重关节粘连! 基本宣告“静养”策略彻底失败。

三、医生揭秘:王阿姨的膝盖到底咋了?
1. 瘢痕组织“胶水”大作战!
手术后,身体本能地修复伤口。但如果关节整天“葛优躺”,周围就会长出异常增多的瘢痕组织,像强力胶水一样,把关节腔里的结构(韧带、肌腱、关节囊)死死粘在一起!关节就被“物理锁死”了! 科学数据敲黑板: 《骨科康复医学》研究显示,术后两周内不进行屈伸训练,关节粘连风险飙升70%!
2. 肌肉“瘦成闪电”,雪上加霜
王阿姨长期卧床,大腿最重要的“发动机”——股四头肌严重萎缩!肌肉没力气,膝盖就晃悠不稳,想动也动不了,恶性循环,僵硬更严重!

3. 怕痛心理的“魔咒”
“动一下就好痛!不!我不要动!” 这种恐惧让王阿姨彻底拒绝活动。结果?越不动越僵硬,越僵硬越痛,越痛越不敢动… 一个可怕的死循环诞生了!
四、亡羊补牢?王阿姨的“解锁”之路
情况危急!王阿姨最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运动康复科) 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抢救性”康复:
“解锁大师”上线(关节松动术): 物理治疗师用专业手法,“生掰”(过程确实疼,但必要!)那些粘得死死的瘢痕组织。疼,也得忍!
“钢铁侠”式弯腿(CPM机被动训练): 每天2次,机器帮你“掰腿”,像设定程序一样,一点点突破僵硬角度。
“唤醒肌肉”(肌力重建): 靠墙静蹲、直腿抬高…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是让萎缩肌肉重新“鼓起来”的关键!

“止痛法宝”(疼痛管理): 超声波、冷敷消炎消肿,加上科学用药控制急性疼痛,让她能咬牙坚持训练。
结果: 3个月魔鬼训练后,王阿姨的弯腿角度终于回到 90度!能自己上厕所、出门遛弯了,日常生活总算能自理。BUT! 距离理想的活动度( 120度+ ),还有差距。教训深刻:康复要趁早!
五、敲黑板!给所有关节置换患者的救命提醒!
(一)警示1:康复不是“锦上添花”,是“生死攸关”!
《关节外科杂志》实锤: 规范康复能显著提升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率,效果提高40%! 别让手术白挨刀!
(二)警示2:居家“瞎练” ≠ 专业康复!
即使不能天天跑医院,也必须在医生/治疗师严格指导下进行! 记住不同阶段的重点:
1. 术后头两周 (黄金期!)
脚丫“踩油门”(踝泵训练):防血栓必备!

抬直腿(直腿抬高):激活大腿肌肉!
床边“荡秋千”(垂腿练习):忍着点痛,慢慢增加弯曲角度!
2. 术后2周后
重点攻角度! 加强屈伸练习。
力量训练升级! 加入抗阻练习(如弹力带)。
走路姿势要帅(步态训练)! 用好助行器。
3. 术后6周后
回归生活大作战! 买菜做饭散步...
尝试轻度运动! 游泳、骑车等,听医嘱逐步恢复活力!
(三)警示3:疼?别怕!科学应对它!
康复过程中出现轻度疼痛和不适是正常的“通关信号”!医生有的是方法帮你缓解(药物、理疗)。千万别因为怕疼就“躺平装死”!那只会让情况更糟! 要勇敢地和医生沟通疼痛管理方案。
六、专家最强音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 50%靠的是医生的精湛手术,另外 50%靠的是患者自身的坚持康复!
千万别轻视康复! 一旦错过术后1-3周的黄金恢复期, 关节严重粘连僵硬, 可能就需要二次手术来‘松绑’—— 那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更长的恢复时间和更高的花费! 这笔账,一定要算清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运动康复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是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小汤山医院合作共建的集骨科康复、教学、科研及临床转化为一体的高层次国家级骨科康复平台。

中心医疗团队由双方医院骨干共同组成,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护士近100人;两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远程交班、查房、会诊及教学工作,实行“两院一科”同质化发展和运营,建立起管理、临床和学术理念一致的学科团队。
中心诊疗范围包括运动损伤、关节创伤、骨折术前及术后、脊柱脊髓损伤、颈腰椎病、神经损伤及慢性疼痛康复等。
咨询联系电话
18610789354
010-61789354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
作者简介

运动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何件根
何件根,副主任医师,北京小汤山医院运动康复联合党支部书记兼运动康复科副主任。
获得北京小汤山医院优秀党员、优秀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三等奖等。
担任北京市昌平区康复医疗质量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骨关节康复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委会委员等。
擅长:骨与关节康复、颈腰椎病康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运动损伤注射技术。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银街北路390号
邮编:102211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