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物质
菊花
为菊科菊属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在秋末、冬初花盛开时,于晴天露水干后,分批采摘头状花序,置通风处阴干或焙干,或蒸后干燥。
【性味归经】
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菊花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平抑肝阳。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
清肝明目。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
清热解毒。菊花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疮痈肿毒。
【食疗举例】
1 枸杞菊花茶
原料:白菊花10g,枸杞子15g。
做法:将上述2味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15分钟即可。
功效:益肝滋肾、熄火明目。用于肝肾不足,风阳上扰的下虚上实证症见头晕、目眩、干涩、视物模糊、口干不欲饮、白内障等患者。
2 菊花粥
原料:菊花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将菊花先煎、去渣,取上清液。加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用法:温服,每日1-2次,脾虚便溏者忌服。
功效:全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风温初起,症见微热、咳嗽、口微渴、脉浮数者。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